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七章 3吨!(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铜钱的埋地底下的原因。

    至于埋藏时间,我推测在洪武廿七年,就是1394年至明永乐九年、1411年之间,那年明成祖朱棣始铸永乐通宝钱,早先埋着的铜钱又可以拿出来用和兑换新钱。”

    “纸这东西就是真金白银靠谱。”

    王德彪有点感慨,看他那幅满脸横肉还搞得大发感慨的样子张楠就想笑。

    “没有足够的信誉做担保,滥发纸币只会贬值,老蒋那会干得更过分,所以我们华夏人就认银元。”

    张楠笑着道。

    自个还有点事没说:“西溪窖藏”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收藏的全部是铜钱,没有夹杂铁钱、金、银,而且无论哪个朝代的铜钱,这品相都非常好,就没有磨损严重的。

    有人因此猜测,也许是某一位明朝铜钱爱好者的专门收藏。

    “明代也是一个收藏盛行的朝代,不过真要是这样,这玩家比我玩的还疯!”

    心里想想,没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收藏那么多洪武通宝干嘛?

    “对了阿楠,老话说‘腰缠万贯’,这里就3吨,那还缠个毛,一辆自卸车都拉不走!”

    “比喻比喻,你可以带黄金呀,不过也不轻,万贯差不多有个10多斤。”

    看到王德彪在那里沾了点黄酒在桌子上画着手指头算,张楠道:“别算了,算不清楚的。有人研究说在华夏,这金银的比价从公元1600年前后的1比8上涨到18世纪末的1比20,而唐代的时候白银更贵,估计能有清代的10倍以上。

    清朝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贯钱、一千文,那会之前的清朝白银多,出口的比进口的东西要多得多,每年都有大量白银流进华夏;

    不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鸦-片贸易给整的,白银外流。

    咸丰年之后银价更是猛涨,那会白银外流,比价最高的时候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