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二章 秘色瓷(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不是超级贵,80万。不过这是朋友从土夫子那买来的价格。

    那卖价?

    人家压根不卖!

    后世的拍卖市场上有时候会出现所谓的“秘色瓷”,价格动不动几百万,但和法门寺出土的那一批一比,其实压根就不是什么秘色瓷,最多算越窑青瓷中不错的精品而已。

    而张楠看过的那个渣斗,本身工艺、色彩完全能同法门寺那批秘色瓷想媲美。

    可惜,如今张楠是没法再欣赏那件器物了,不过还好甬城展览馆里有!

    在这,展厅里他看上的所有的瓷器都能上手看,农馆长和工作人员这点面子一定会给。

    ……

    一群人走到瓷器展区,跳过了原始瓷,直到越窑瓷器展区。

    “农馆长,那件秘色瓷执壶我能上手吗?”

    这里的几个玻璃展柜锁着,农博升笑道:“小张,你还真会挑东西,这是全国最好的一件秘色瓷瓜棱执壶,无出其右。你要上手可以,不过当心点。”

    农馆长很自信,因为他有这个自信——展览馆里有两件秘色瓷器都能算是秘色瓷中的战斗机!其中一件就是这件执壶,另一样也在边上:荷叶盏托。

    “放心,万一出问题,我赔一个亿。”

    两人这当然是在开玩笑,都是行家,当然不会冒冒失失就把东西拿出来。

    这边农馆长对着一名工作人员道:“小王,去拿垫子来。”

    “是,馆长。”

    展柜钥匙就在农馆长手里,但他暂时没动,而是同张楠闲聊。

    没一会,那人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床旧的厚棉花被,估计是对折了的。

    张楠一看,笑了:“哈哈,农馆长,你这保险措施还真不错!”

    将执壶放在这么一床厚被子上,想出问题都难。

    农馆长亲自打开展柜,解开两根用作固定展品的透明鱼线,将那件越窑秘色瓷瓜棱执壶小心地取了出来,放在地上摊开的双层被子上。

    博物馆里展出的“高个瓷器”都用鱼线加固固定——江南省不在地震带上,但每隔个那么几年的,有时候也能感受到远处几百上千公里外地震传来的微弱影响。

    一个盘子没问题,这壶还是加固过的保险,免得微微一摇晃倒了。

    至于放地上看比放桌子上看要保险,前提上手这位还没个七老八十走不动路——得蹲着,或者干脆席地而坐上手。

    东西放好,农馆长蹲着介绍:“这件瓜棱执壶高258公分,口径11公分,底径84公分。75年在城区和义路的唐码头遗址出土,发掘时与有‘大中二年’字样的唐代云鹤寿字纹碗残器伴出。同时出土的还有秘色瓷荷叶盏托通。”

    张楠示意边上人离远点,也蹲了下去。

    蹲着上手瓷器最怕附近有人,万一撞上人来个大马趴就热闹了。

    这件执壶喇叭口,长颈,溜肩,瓜棱腹,矮圈足,肩颈部对置多棱形长流与弯曲的扁带状把手。因为可以上收看,能清晰看到整器胎质致密,釉色青黄晶莹滋润!

    绝对精品中的精品!

    看够了,执壶放回被子上,再由农馆长小心放回展柜,用鱼线加固。

    都不用张楠再说什么,农馆长将同展柜的那件荷叶盏托通也取了出来,放在棉被上让张楠看个够。

    这件器物高66公分,口径118公分,底径66公分。为唐时茶具,由盏与托组成:盏为敞口五缺荷花形,弧腹压印五棱,圈足。

    托似一叶舒展的荷叶,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

    盏托相合,全器宛若出土荷叶托着朵盛开的荷花,胎质细密,釉色莹润欲滴,为越窑秘色瓷中珍品!

    在张楠眼里,如果单从瓷器本身的烧制质量看,比那件执壶还要高一个档次!

    等两样东西都看完放回后,张楠大发感慨:“农馆长,可惜呀,这么好的东西就只能看看。”

    “别!咱可是说好的。再说在国外你别说弄不到秘色瓷,别惦记我们这的这两件,一级文物,你想都别想。”

    “哈哈,说说而已。目前我还在外边还真没见有秘色瓷拍卖,有我一定去看,不过估计比不了你们这两件。

    如今有些博物馆里的秘色瓷器压根就是在吹牛,外边拍卖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更多,这两件才是真品!”

    一番吹捧,倒也是实话。

    展览馆的人也当然喜欢听——谁都希望自己馆里的展品是第一流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