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多个朋友多条路(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装饰工艺上长用刻划、堆塑这些装饰手法,后期还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

    我估计你也不会喜欢那些明器谷仓、狗窝什么的,日用器里这个熏炉就是那时候的典型器物。”

    明器,就是陪葬品。

    这次张楠没有上手,对于这个时期的越窑他研究过,源于一次笑话。

    一次他一个朋友搞了件据说是两晋时期的四系罐,说是精品,还特地打电话让他一起过去欣赏。

    结果到地方一看,形制、釉水都不错,就四个系口上都挂着黑褐色的釉,张楠脱口而出:“这罐子其它都好,就这几块黑斑真是败笔,怎么给烧成这样!”

    他朋友一口气差点没给瘪过气去:找个行家来一同欣赏,结果这行家一出口就是外行话!

    “大哥,这罐子的大半身价可都在这四块斑上!”朋友心中直吐槽!

    还好关系挺不错,那朋友拐弯抹角告诉自个那几块黑褐色斑点是窑工故意加上去的,叫点彩。

    张楠二话没说,跑到对面烟店买了两条中华丢给朋友!

    够哥们!不然自个将来保不准在哪丢人呢。

    所以说收藏无止境,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西晋之后是东晋,在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

    而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

    那会很多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到了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

    装饰初期以素面为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