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合大众这一需求,通过在电影中加入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以增加片长,这也算业界良心啊!
当然在摄影棚拍摄歌舞的成本很低也是原因之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印度电影的这种固定类型风格。
因为点时间太长,印度电影院放电影时中场还会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大部分人都会离场去柜台买零食、小吃。
至于宝莱坞的导演们怎么拍、怎么改自己的剧本,张楠懒得管:印度文化部都介入了,可以宣传成印度电影进军世界的噱头,估计不会坑了自己的钱!
过海关很快捷,印度文化部的工作人员早安排衔接好了,一改张楠对印度人办事邋遢的印象。
“对了,你真要投资印度电影?”
上车时面对妮可的疑问,张楠道:“珍妮都问了三回,你还来!就是个借口和掩护而已,再说还亏不了,亏了也无所谓。”
真不大会亏,印度政府也不想华尔街资本来投资结果亏了,说出去不好听。而且印度人超级爱看电影,据说印度男人的手臂上多有伤痕,都是因为将手伸进电影院售票口的铁窗内被挤伤的!
张楠准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初就拍得挺不错,这会提前了20年就看印度导演的水平,如果能有记忆中八成的水准,在美国上映不是问题。
当然,张楠不仅仅只会投资这一部,印度方面也会给出几个剧本供张楠挑选。
至于成本,2015年印度那部什么什么王制作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2600万美元,都已经是印度历史上最大投资的电影。
2009年《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制作成本为3亿5千万卢比,约760万美元。
如今八十年代,印度人工费什么的更是低,加上印度电影中人员的片酬支出比例很小,大部分钱都花到了实实在在的拍摄上,加上印度已经具备完备的发行体系和周边产品,就算最终不在美国上映,张楠的钱也不会打水漂,大不了美元成了卢比。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