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有五个钻石矿(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光顾着看钻石了,之前还没去看出产地是哪里,结果拿过来原产地的证书一看:塞拉利昂!

    后世一部《血钻》名气够大,让小半个地球的人都知道了塞拉利昂这个面积只有7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小国,和非洲出产的大名鼎鼎的“血钻”。

    钻石美丽,但它却没有给塞拉利昂带来繁荣与富裕,相反,钻石会给那个西非小国带去一场深重的灾难!

    不过如今是1988年,塞拉利昂还会偶尔被西方人称为非洲小巴黎:为争夺钻石矿的控制权,那场长达11年的内战要到1991年才会在塞拉利昂爆发。

    “这也是在安得卫普的交易所里购买的原石?”

    “不,是我们通过在非洲的代理人,直接从塞拉利昂政府手中获取的原石。

    安得卫普方面的本土势力一直在试图阻止我们获取顶级大颗粒钻石的渠道,不过他们不可能成功。”

    贾殷说得很肯定。

    张楠笑笑,道:“你们会成功的,我的朋友们。”

    印度人当然会成功,进入90年代,印度苏拉特一座城市就有80万钻石加工工人时,安得卫普只剩下800名钻石工人!

    而在70年代,在安得卫普加工钻石的工人有两万五千人。

    用不了几年,安得卫普三、四百亿每年的钻石交易额中,印度人将会占有三分之二的份额,把犹太人的份额压缩至四分之一!

    对张楠而言,钻石出自哪里其实都无所谓,就算是“苏联钻”也行:这会西方世界的消费者一直认为苏联出产的钻石质量不怎么样,那也是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全方位策略。

    这种宣传策略甚至让身为华夏人的项伟荣、关兴权等人在八十年代初就都认为苏联出产的钻石质量不好!虽然在去美国之前,除了玻璃刀上的工业钻石,这两位压根就没亲眼见过任何一粒宝石级钻石!

    对于西方钻石商人们而言,最成功的操作是:竟然能让“苏联钻”差不多成了人造钻石的代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