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九十五章 居然是一起的!(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字帖就有这么牛!”

    “可这是份复制品。”

    “真迹早绝种了,这是华夏1200多年前的华夏宫廷匠师复制的,帝王用来赏赐属下和蜀国小王,其中有一部分就赏给了当时在华夏学习的日本留学生和使臣。

    日本本土这一千多年时间除了小打小闹的战争,没有受到过大的战乱影响,连二战也是一看不妙就头像,加上日本一直有妥善保存书法作品的习惯,所以这类纸张文物保存流传下来的非常多。

    而在华夏,动不动就是两三百年一次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人死亡的战乱灾难,反而保存不宜……

    这些字体不是模仿书写,而是双钩钩出来的,和原作几乎一样……”

    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也叫“双钩”,双钩后填墨的称为“双钩廓填”,这也是王羲之书法模仿保存的最高境界!

    这份字帖上辈子张楠在资料里看到过,被称为《大报帖》,2013年才公开发现引起轰动。

    华夏和日本一群专家参与了鉴定,认为是唐玄宗时期的复制品,在日本也是妥妥的国宝级文物。

    好吧,还有个问题来了!

    不过一看时间已经晚上10点,先休息,等明天还好办点事。

    第二天一早,打电话给松冈工,询问其是否知道1973年发现的一份王羲之《妹至帖》的下落。

    松冈工那也是日本的影视传媒大亨,张楠想着这种曾经大肆报道过的事一个电话就能查清。

    怎么想到问另一份王羲之字帖摹本的下落问题?

    看到《大报帖》才想起来,这买来的字帖只是一封信摹本的一部分,应该是在很久、甚至千年之前就被裁下来的。

    《大报帖》是后半段,而前半段在73年就在日本被发现,但因为无落款、无提拔,真伪很难确定。

    而且张楠还记得,在自己重生前的十来年,这《妹至帖》还拍卖过,但就是因为真假有争议,2000多万人民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