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九十一章 六只“咖啡杯”(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缸凑合。

    这下该轮到专家出场了。

    是位女专家,多妮-鲁迪格,六十余岁,至于她的职业不是古董贩子,也不是博物馆研究员,而是当地一家挺有名的老式理发店的老板兼理发师。

    好玩吧,这就是美国人眼中绝对可靠的专家,对于这种类型专家说出来的话,观众们就会买账。

    海选和正选分开就有这个好处,能提前把需要的专家找来预备着。当然,也可以两个主持人选好需要的六件物件后,再去理发店或者博物馆找专家坚定。

    形式灵活,决不古板。

    美国式的赞美,那位多妮一上手就称赞这些杯子非常棒,有两只比她的收藏还要好,甚至她就没见过这么精致、这么棒的古董剃须杯。

    看热闹的张楠在之后四人的交谈中知道了原来19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这种剃须杯,还有当初能有这样讲究的剃须杯的上档次理发店里,剃一次胡子也得到要10美分。

    就算是在19世纪末期,5美分那是怎么也少不了的。

    不能说超级贵,但也不便宜:百年前美国大型连锁商“西尔斯”有印刷年度《商品目录》的习惯,1908年的目录里边记录的一些商品的零售价是这样的:大型马车全套100元,小型40元;密里苏达最新缝纫机连座14元;手摇电话机10元,电池2毛钱;照像机13元;自行车15元,都是1908年的新款;

    长枪5元起,手枪2美元起。

    皮靴15元。

    如果是19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商品价格更低,连一匹训练好的夸特马估计也就是20美元的样子。

    十美分剃个胡子,绝对不便宜!

    张楠在边上恶意的想:“难怪那些西部片里的男人们都是自己刮胡子,去理发店里刮不起嘛。”

    至于刚才没认出来

    谁会在看电视的时候去,特别去注意人家刮胡子的杯子长啥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