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把玩:上了游艇后,手上拿的是面铸有文字的铜镜。
关兴权和张楠一道在南阳淘过宝,对当初在火车站搞来的两面唐镜印象深刻,这会看到张楠拿着面铜把玩,顺口问了句:“有什么特别的?”
还有几面精品,但看张楠似乎特别喜欢这面,略微有点好奇:关兴权两年前就能算半个古董爱好者,暂时没看出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不同的特殊之处。
张楠一听,把镜子递给关老大,“是面进贡皇室的江心镜,几乎就没出土过,以前我还以为就是个传说。
大概1200年前有个叫李肇的唐朝官员写过一段文章专门说这种镜子,说是‘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
传说级的镜子,原本还以为特别了不得,现在看也就这样,没特别到飞起。”
是好奇,还以为这镜子能有多特别,现在看着按着自己的审美观念,还不如顶级的海兽葡萄镜或者蟠龙镜。
关兴权接过来,仔细看了看镜子背面的花纹和铭文,上头有一圈“于扬州扬子江心”的繁体字。
“百炼,不知道还会以为百炼钢,就是个精铜。”
说这话的不是张楠,是关老大,看来这几年他在古董这一行上也是很有点长进。
百炼铜,唐代指的就是精铜,铜的质量高、杂质少,比制造一般铜镜的材质要精益求精。
不过这会和其它几面铜镜放一块,其实也分不出个材质上的三六九等,或许在它还是金黄色的时候能有分别。
“大概唐朝人的审美观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大概看着会特别喜欢,谁知道呢。”
关兴权看到张楠又去把玩其它镜子,顺手就把这面“江心镜”用大面巾纸和报纸重新包裹,套进厚棉布袋子后放回板条箱。
29面青铜镜,按照张楠的习惯,估计是一面都不会流散,这丫个就是个“整体”,不管是收藏和展出,都会像那42件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