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四十章 斧子和弓给我留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呵呵!

    为了座古埃及贵族墓就给自己添麻烦不值得,张楠不介意把他和他的团队都给干掉,当然是自己离开这里之后。

    现在眼前的壁画对威廉-布林而言是宝贝,对古埃及考古界都是宝贝,甚至放在全世界而言都是,但对张楠而言恰恰不是!

    张楠对墓室内的壁画从来不感兴趣,特别是带人物形象这种。

    邪乎,不喜欢!

    不过这些壁画是真不错,两侧壁画都分两层,一面上层是一排人在跳舞,下层是一群人在田地里劳作;另一侧分上层是一帮人在…

    张楠看不懂,有可能是人和神在对话,至于下层,两个人在一条两头尖尖的木船上用鱼叉捕鱼。

    朝南一侧的浮雕应该是战争场面,一个个子高大的家伙一手抓着个黑色皮肤的人的脑袋,右手高高举着柄半圆形斧子,似乎正要往那家伙的脖子上砍过去。

    在这个高大男子身后,还各有一排拿长矛、举弓的士兵,形象明显小一号,前方还有两个小个子男子正在狼狈逃窜。

    下边还有一串的动物、物体符号,不要说,这应该就是古埃及的圣书体文字,一种使用了超过3500年,之后又被遗忘、死亡了1400多年,在1830年左右才被破解的古老文字。

    张楠不认识,但威廉认得。

    “很了不起的发现,艾伦先生。墓主人是个叫伊哈杜的将军,曾经跟随斯尼夫鲁征服了南边的努比亚人…”

    第四王朝的第一任法老斯尼夫鲁曾经率军第一次真正的征服南方的努比亚,大概就是如今的苏丹地区,而努比亚人就是黑人。

    4600年前的一个将军,还有一场战争就被展现在眼前,虽然记录得极其简单,但也能算是“给某段传说的历史作了有力的证明”。

    大发现!

    祭品桌上有几乎风化成粉末的大饼,另外的盘子里还有椰枣和其它食物的残留,陶罐里的东西黑乎乎的,有可能是大麦。

    这够干燥,有机物都不能说是典型的炭化,更像是粉末化。

    桌子工艺糟糕,张楠指着那盘子大饼开了句玩笑:“这有可能是现存最早的面包,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面包、大饼,这在华夏是两种食品,但在如今的埃及都可以混为一谈:用“烤得有点像面包的大饼”来形容现代埃及人的主食就比较合适。

    而眼前的这一盘子食物的外形,就算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变型了不少,但看着就感觉和现代的埃及大饼差不多。

    在如今的埃及,大饼是绝对的主食,一般老百姓吃的这个这大饼都还是有补助的,换成人民币也就几分钱一个,便宜。

    当然也有无补助的大饼,一样的东西,价格是前者的十几倍!

    很有意思的食物,就算到了二十几年后,埃及的“补助大饼”几乎就没涨价:不能涨呀,一涨老百姓就造-反!

    这补助也是没办法的事,埃及人口在快速增长,但人均耕地比华夏还要低不少,靠着尼罗河两岸和河口区的那点耕地,想养活所有埃及人就是痴人说梦。

    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不补助的话,埃及的低收入家庭估计饭都要吃不上了。

    张楠陪着查理兹-塞隆研究4600年前的大饼,而威廉-布林在边上用手敲了敲四面墙:不出所料,北侧那面泥灰墙后是空的,主墓室应该就在后边。

    张楠看得差不多,这就让人用吊篮先把查莉给弄上去,一会后,自己这边几个人也都回到地面,威廉的两个学生和两名帮忙的矿工被放了下去。

    要绘图、拍照,还得抓紧时间把“全世界最早的大饼”包装起来,免得过个几小时稀里糊涂变成一堆粉末。

    之后,再用密封塑料布将壁画同浮雕遮盖封闭,这样有利于其适应新环境,以待将来的后续保护。至于打通那面泥墙,那至少是今天傍晚,甚至是明天的事情。

    ……

    中午吃饭之前,墓葬那边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在金字塔废墟那有新情况!

    之前一直有救援队的伙计在那边忙乎清理,刚才他们发现了金字塔的入口!

    是入口,一道两米多高、一米五宽的门洞原本被沙子和滚下来的巨石掩埋,这会被矿工们发现清理了出来,立刻向老板报告:口子虽然已经清理出来点,是斜着向下的通道,但里边还是被沙子掩埋,甚至还有块滚进去的大石头卡着。

    听到这个消息,刚从马斯塔巴墓内上来的威廉-布林也立刻跑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