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空洞的存在,明朝真正发布政令的方式,是通过司礼监,内阁,皇帝三个方面,其中内阁权利最大,觉得皇帝政令错误可以直接驳回,皇帝有留中不发的权利,可以说是一种精英治国的方式,不过现在这些精英都代表着自己家族的利益曾经的精英治国也变成了利益妥协。
“陛下此人绝不可升任山东总兵”此刻朝堂中依然吵闹起来,礼部右侍郎周廷儒此刻脸上带着愤怒,身为朝中东林党的中坚人物,他自然不希望秦小川这个人物代替和他交好的刘泽清代替秦小川定然破坏他的利益,道:“陛下,山东总兵刘泽清尚在任上,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屡屡剿灭贼寇,若是换人则功臣寒心,以后我朝总兵谁还愿意兢兢业业去剿灭流贼。”
“兢兢业业?”一旁魏国公徐文爵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人,明末勋贵的代表,他年纪轻轻脸上带着孤傲道:“此人在山东剿灭贼寇不利,乃至山东李青山做大,后又以坠马受伤为由,拒绝剿贼,这就是周大人所说的兢兢业业?”他说完身后一皱人都是哄笑起来,那群人不是开国元勋的后代就是靖难勋贵代表着朝中已经失势的势力,勋贵。
“唉,刘泽清坠马受伤是真的,在下在山东朋友亲眼所见”一旁杨嗣昌有些尴尬,立马说道,证明刘泽清的清白,至于他有没有这个朋友,就没有人知道了。
坐在主座上的崇祯,摸了摸自己脑门上,全是汗渍,朝堂上曾经沉默的勋贵现在也开始发难了,让他十分头疼,道:“朕意已决,秦小川为山东总兵,统领山东兵马,刘泽清此人无功”
“不可啊,陛下!”那一众文官都是连忙说道,内阁首辅温体仁站在一旁不发一言,无视崇祯看向他的眼神,勋贵和文官的斗争又要开始了么,或许终于找到了一种制衡大明文官集团的办法,他心中带着一种欣喜,朝中勋贵也是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周廷儒却是半跪在地,道:“陛下,秦小川年不满二十,资历不能服众,而且如此年轻就为一镇总兵,如此难免生出骄纵之心,日后他战功必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