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升职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0章 诚意十足(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口军一万人的兵额够不够?如果超过一万人的话,我再慢慢想办法解决,先按辽东边军的标准发给一万人的粮饷与军马兵器军需如何?”

    这是魏忠贤交待给他的底牌,而现在龙口军把辽东收编的义军加起来也就是九千人,还不到一万人的编制,只是柳鹏当即问了一句:“粮饷、军马、兵器、军需能不能折色?请诸位大人放心,该给的好处,我们龙口一文钱也不会少。”

    龙口军兵额一万人,如果按照辽东边军的标准发给粮饷、军马、兵器、军需的话,那一年下来就是好几十万两银子,只是柳鹏第一时间就觉得应当拿折色,而不是本色。

    折色发下来可是真金实银,本色却是大明工部与内府精心打造的各式兵器军械,跟陶朗先在登州采办的那些军器、军马、战船差不多。

    银子还没出门先扣一半,然后陶朗先身边的人再扣一半,具体经手的小吏再扣一半,最后能花在实处的也就是一二成而已,而且跟废铜烂铁没有多少区别,在战场根本派不上用场。

    柳鹏当然不愿意凭白吃这么大的亏,所以他认为必须发折色而不是本色,只是对于韩顺来说,这个条件自然无可厚非,反正这花的是都是大明朝的银钱,谁捞了不是捞,交给柳鹏捞还有一份香火情:“这事情绝对不成问题,我会跟魏公公说清楚。”

    柳鹏当即又答道:“实际也不用魏公公太为难,这笔钱可以动用东三府及山东各府的起运存留米豆来,山东事山东了!”

    虽然这笔银子原来是中央支出从新饷中腾挪,但是柳鹏说“山东事山东了”,显然是打动了韩顺,他知道柳鹏在这方面肯定会照顾乡亲。

    而且对于魏忠贤来说,这也是一桩好事,虽然中央财源略有减少,但是无损大局,更不需要另辟财源:“好好好,那时候朝廷设一位道臣,专门负责山东接济东三府的饷银军需。”

    韩顺虽然说的是“山东”,但是既然是“接济东三府”,就代表着这位道臣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在西三府,而不是东三府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