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时空之中,东江镇与朝廷之所以年年打官司,最大的矛盾就是东江镇有多少兵额,在朝廷眼中东江镇收容的几十万难民都不是人,应当被活活饿死,能得到朝廷粮饷接济的只能是那些能够披甲上阵的战兵而已。
可是毛文龙与东江镇却不能坐视数十万难民活活饿死,所以拼命虚报东江兵额,朝廷却始终觉得只有可战之兵才是人,所以将东江兵额从二十万压缩到十万,又从十万压缩到两万八千。
而朝廷的这种政策又引发辽东难民与东江军的极大反感,孔有德刚一倡乱就冒出不计其数的反贼,最终导致东江镇在反复内讧中自我毁灭,而现在接收了五六十万流民的海北镇同样是感觉不堪重负。
但是朝廷却不曾理会海北镇的种种难处,他们觉得这些辽东难民只要不为建奴所用那么就是一切太平,现在海北镇既然收容了五六十万辽东难民那已经是完美的结局。
所以朝廷几乎是把几十万难民给彻底遗忘了,也根本不曾顾及海北镇在这方面的请求,却把一切重担都压到海北镇的身上。
丁宫在兖州有一百多处官庄的基础上收容两三万流民都觉得不堪重负,何况这是五六十万流民,不管是东三府还是海上诸岛都不可能容纳得这么多的人口。
还好海北镇新兴的工矿业吸纳了相当一部分辽东流民,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还可以引发山东与辽东之间的纷争,现在海北镇只能自己为这些收容的难民找出一条活路来。
因此从收复旅顺堡开始就有大批的辽东流民带着海北镇一起杀回辽南,在收复金州城之后更多的辽东流民返回了辽东故土,但是现在区区金州一卫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归乡难民。
毕竟辽东都司当初有二十七卫,金州只是其中一卫而已,虽然金州卫差不多有着内地一个顶级大县的辖境,但是现在能供利用的土地却相对有限。
除了金州卫城与南山防线以南的旅顺堡地区属于安全地区之外,其余大半金州卫都处于建奴的长期袭扰之中。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