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而现在魏公公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连柳鹏与海北镇这样的乱臣贼子都要论功升赏,这恩泽怎么能不滋润魏公公自身。
一想到这一点王体乾就哭出声来了:“魏公,这件事您真是受了太大的委屈,您不说外人怎么知道您与魏氏宗族受到的种种委屈啊……再说了,你不能论功行赏的话,我们怎么办!”
说到这,王体乾就拿自己作为典型例子:“咱们跟了魏公这么多年,多多少少立了一些功劳,可是魏公都不肯让您的侄子外甥论功行赏的话,我们哪敢为自己的家人族人请功啊,你这么太过谦逊,是要塞了天下士子之心啊!真的,您不能论功行赏的话,我们怎么办,大家怎么办?”
魏忠贤觉得王体乾说得非常好,因此他勉强答应了下来:“你们既然说不能让跟随咱们的人寒心,那就照你们的章程去办吧,只是这件要讲究适可而止,绝对不能太过了!”
有魏忠贤把关,谁敢在这件事上适可而止,那边李永宁已经说道:“魏公公放心,我们绝对适可而止,先列个几千人的名单上来!”
按照李永宁的想法,既然几千的名单,那就列个九千九百人,然后再增加一百人进来。
这一万人的名单还是初报,后面肯定要多多少增补一些,总数控制在两三万人的样子就可以了,当然也不能让拼死搏杀的边关将士心寒,关宁军、海北军与东江军怎么也要分到两三千个论功行赏的名额。
至于剩下的名额就是京里大人物与京里大人物的亲戚朋友了,反正既不能让魏公公受了委屈,也不能让这些京里的大人物受了任何委屈。
总之一句话,大家满意才是真满意。
而魏忠贤却是交代了一句:“这次论功行赏的事情要一识同仁,不管是东江军、海北军还是关宁军都要一碗水端平!”
只是王体乾跟着魏忠贤这么多年,自然知道魏忠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绝对不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要一碗水端平,关宁军才是朝廷的亲儿子,才是论功行赏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