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三洞经箓,为正一品衔。
每一级又分三阶,共二十四阶品,对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气。比如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七品下,就是最低的品级。
居士传度,才能变成道士,道士授箓,才能称作法师,能独自主持斋醮,并且收徒开观。
所以在古时,传度、授箓是非常严格的。当然现在就跟批一样,每年都能怼出去一沓,有钱有关系就能上。
至于全真派,又是另一套规制。
先居士是相同的,居士之后是冠巾,冠巾后就成了道士。道士往上,是戒子,要经过
三坛大戒,即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之后,品级依次提升。
因为全真派是戒律教,要求出家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等等。所谓学道不持戒,无缘登仙界。
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道教方丈)负责,称为传戒本师。本师之下,另设证盟师(为戒子解说经义的大师)、临戒师(负责监督戒坛威仪,禁止戒子违犯戒规的大师)、纠仪师(负责纠正戒子仪规的大师)、提科师(负责诵经拜忏及经堂事务的大师)、登箓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录的大师)、引请师(负责主持大型道场,担任高功的大师)、道值师(巡视各寮,查处犯规戒子的执事)等等。
可谓层级分明,严格守序。
话再说回来,各门各派都可以传度,授箓只有龙虎山有资格。所以往年的传度法会,都是自家办自家,从没扩大化。
今年冷不丁的纠集各派观主,齐聚龙虎山,用膝盖都能猜出有猫腻。
谭崇岱可是知晓内情的,脑筋一转,就明白跟灵气、道法有关,只是这一去,不知是福是祸,又有多少因缘变化。
“唉”
老道士念罢,又瞧瞧四壁空空的后舍,不禁叹了口气。
穹窿山派是神霄派分支,神霄派又是正一分支,算是颇有渊源。但老实说,他对正一半毛钱的感情都木有。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