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将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5章 各方反应(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次落实军衔制,就是要彻底建立起正规的,稳固的,不随着将领能力而波动的强军,作为大宋的柱石,军队必须坚强可靠。回顾这些年的改革,我们建立了军校,完善了人才培养制度,建立了挑选士兵和训练士兵的标准化流程,建立起强大的军工体系,落实年龄规范,对于超过年龄的将士,坚决解甲归田,保证将士的年轻化和强大的战斗力。”

    王宁安继续道:“如今落实军衔制度,就是要在军中建立起明确的规范,下级要无条件服从上级,士兵不是任何将领的私产,要有完备的考核升迁制度,要人尽其才,要能服众……”

    政事堂会议,王宁安亲自阐发了整个军制改革的构想。

    所有士兵,分成将、校、尉三级,每一级又分成少、中、上三个层次,加上普通士兵,一共十级。

    王宁安认为,以目前大宋的军力,主要的威胁是庞大疆域内部的叛乱,尤其是殖民地的叛乱,因此需要建立起小而灵活的建制,才能应付挑战。

    因此军中的基本单位为营,由少校军官统帅,同时又设立副手和参谋,共同领军。所有大宋的军队,总计编成650个营,作为基本的野战部队。

    另外还有水师,骑兵,炮兵,工程兵,医疗兵等等,兵力总数为48万人。

    为了应付天竺的叛乱,王宁安宣布,要从禁军开始,快速完成整编,改组之后,禁军南下岭南,接受适应训练,半年之内,开赴天竺,平定叛乱。

    同时,又调遣200艘战船,以及5000名海军,火速携带军需武器,支援天竺总督,稳住大局。

    面临叛乱,兵部,枢密院,参谋部的效率都是空前的,他们很快就拿出了方案,而且迅速落实,整个禁军,都开始了全新的整编。

    这一次的改革,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以狄青,杨怀玉,慕容轻尘等人为代表,他们是鼎力支持。

    因为采用军衔制之后,提高了战斗力不说,军中的上将,仅次于政事堂诸公,甚至高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