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了王拱辰,那谁能去主持谈判呢?
朝中的几位相公,谁能有本事压得住辽国呢……赵祯赤着脚,足足踱步一个时辰,筛选了所有朝中高官,突然有一个人涌上了心头……
他是一个老臣,也是个武夫,名叫王德用,父亲是跟随赵二的大将王,世人对王的评价不高,说他临阵寡谋,拙于战斗。只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攀附上赵二,才越居显贵,典型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人都说虎父无犬子,那摊上一个“犬父”又会如何呢?
王德用十七岁就出征西夏,和李元昊的祖父就干过仗,老将军沉着应战,颇有韬略,乃父王都自愧不如。
后来王德用历官无数,功劳不小,赵祯亲政之后,现了这位将军,立刻提拔他出任枢密副使,王德用百般推脱不过,只能进京为官。
他进入枢密院之后,没有多久,立刻遭到了各方弹劾,说起来可笑,弹劾王德用的理由竟然是相貌奇伟,不是人臣该有的模样!
搞笑吧!
也真该佩服大宋的士人,想要整你,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连长什么模样,都有错了!
王德用被赶出了京城,文官们还不罢休,不断攻讦老将军,几次弹劾他,又以一年一个官职的度,不断折腾老人……熟悉吧,日后对付狄青也是一般不二的手段,只是老将军比狄青坚强,辗转各地,每到一处,都政绩斐然,万民称颂。而且老将军还身强体壮,活得十分滋润。
弄得文官们牙根痒痒儿,却没有办法奈何他!
王拱辰的笨拙无能让赵祯越失望,必须找个不一样的人,老将军王德用就进入了他的眼帘。
“加封王德用为检校太师,翼国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替王拱辰,主持和谈,加余靖为和谈副使,再有,给王宁安一个录事参军的职位,告诉王老将军,此子不同凡响,要多听他的意见。”
……
大老板一声令下,王二郎拿到了生平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