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而已。”
陈德风颔首道:“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我现在正准备定义‘脉象’的运算逻辑,加以总结,形成一套简单易懂的标准,让一些初入门的新人也能够迅速学会。”
苏韬眼睛一亮,笑道:“等研究出来之后,可以递交给岐黄研究所,那边正在扶持这些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中医理论思想。”
中医现在想要进一步发展,缺少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以现在我们看到的3g、4g、5g为例,很多人看到的是流量的倍增,其实背后有很多数学家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
想要让中医有质的突破,不仅需要苏韬、陈德风这类大夫在一线冲锋陷阵,完善中医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必要的铺垫。
尽管在几年之内,看不到结果,但是当数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形成质变。
岐黄研究所现在只是雏形,现在招
募的都是国医泰斗,后期还会吸纳一些外国医学专家,让他们从中医发展的角度切入,用西医的思维研究其成长规划。
总而言之,苏韬对中医的规划,已经开始从主观到客观,从感觉到计划,循序渐进的改变。
“我刚才跟石洲沟通过,计划在一年内将总店扩建为综合性医院。”苏韬观察陈德风的表情,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真实想法。
“从三味堂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如果建成综合性医院,肯定会是一个合理的规划。不过,我们肯定要建成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特色医院,还需要加强中医科室细分。”陈德风长期在一线工作,因此切入点比苏韬的想法更加细致。
苏韬颔首道:“中医虽然讲究全科,但如果建成综合性医院肯定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细分科室。比如在妇科上有专长的大夫,以后就长期针对妇科患者,而对心肺有研究的大夫,以后长期针对心肺疾病患者。细致的分工,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苏韬心中暗叹了口气,未来的中医恐怕全能型的会越来越少,很多中医会“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