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8章 热兰遮城(求月票,求支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据所得到的情报来看,可以作出这个结论!”

    “那只不过是推测,恐怕没有问过郑成功本人吧!”

    “当然没有问过,不过……”

    揆一看着威廉说道,。

    “可以问吗?”

    “当然可以,至少可以试探一下……”

    于是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起来,而与威廉的固执不用,作一个在台湾生活十年的揆一,他深信有一天,无论是明军一定会出现在台湾,毕竟这里距离中国太近,而当初明军“入侵”基隆的消息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威胁使他毛发竖立。尤其是每当他想到,在岛屿的北部有上万名英勇善战的士兵还有数万农民在那里的时候,他便吓的无法安睡,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深信有一天明军一定会对这里构成威胁。

    正如他意料中的一样,在北部已经出现了明军,那么郑成功把目光投向台湾,不过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现在中国人的皇帝还在北方。

    “现在,明国人的皇帝就在北方,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相比于北伐的荣耀,郑成功更愿意把皇帝置于他的保护之下!”

    揆一的这个解释,并没有得到威廉的赞同,作为商务官员的他并不相信战争既将爆发,面对揆一封闭港口的要求,他几乎毫不犹豫的表示了拒绝,甚至还出言说道。

    “总督阁下,你确实是这里的总督,但是作为商务官员,我必须要为巴达维亚负责,在没有确切的威胁之前,我是不会同意封闭港口的,更何况,援军很快就要到来了,援军到来之后,我想同样也不需要封闭港口!”

    总督以及商务官员他们并没有本质上的隶属关系,甚至还有互相监督的利害关系,也正因为商务官员的反对,即便是揆一希望封闭港口,但港口却一直都没有封闭,港口仍然和过去一样,向各国的船只敞开着,仍然继续进行着正常的贸易。

    似乎,战争的谣言,对于这里,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1661年12月27日,圣诞节刚过,这一天,在热兰遮城的炮台上,几名正在执勤的荷兰士兵,和往常一样聊天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指着海平线的尽头说道。

    “有船来了!”

    作为港口,有船进入港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注意到从海平线跳出来的船队,但是很快,炮台上的人们就注意到,这是一只舰队,一只足足有十五艘船只组成的舰队。

    “是一支舰队!”

    从望远镜中看到舰队之后,安德鲁上尉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了欢喜的模样。

    “是来增援我们的舰队。”

    组成舰队的十五艘战船,并不是真正的军般,全都是荷兰式的商船,因为商船在海上需要防备海盗的袭击,所以商船上往往也装备有火炮,而东印度公司的军舰大抵上都是这种武装商船,虽说只是武装商船,但其实它们却比鸟船、福船等船只更为坚固,所以,在东亚海面,这些商船是完全不逊于军舰的存在。

    “是从巴达维亚过来的援军!”

    在接到安德鲁上尉的报告之后,揆一总算是松下了一口气,除了从巴达维亚过来的援军之外,根本就不可能再有其它的船队会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至于郑成功……他绝不会如此大模大样的直接驶向热兰遮,他肯定会首先在合适的地方登陆,然后再进攻热兰遮城。

    尽管揆一并不是军人,但是基于保卫热兰遮城的需要,他自然需要了解如何进攻这座堡垒,想要进攻堡垒,仅仅只是从海上发起进攻是不可能达成的。

    “走,先生们,让我们去迎接从巴达维亚过来的援军,他们将会保护荷兰在这里的利益存在!”

    对于揆一来说,他需要借助援军的到来,告诉所有人,战争即将来临,当然,他更希望借助援军的到来,告诉大海对岸的郑成功——这里已经知道了他的战争阴谋,而且已经有了援军抵达这里,他需要放弃他的阴谋。

    而为了迎接援军的到来,在舰队朝着港口驶来的途中,揆一已经吩咐安德鲁上尉集结部队,除了炮手们需要鸣放礼炮之外,城内仅有的100余名士兵,被命令在港口迎接援军的来到。

    船队越来越近了,在船队靠近港口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看到船桅上飘扬着的荷兰旗帜,在接近港口之后,舰队根据港口上发出的旗语信号停了下来,然后有一名海关的官员乘船抵达领头的“海克托号”,这是一艘两年前在巴达维亚下水的荷兰式商船,对于这艘商船基隆的人们并不陌生,毕竟它曾不止一次来到这里装上砂糖等商品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