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
这个道理,朝廷百官明白,身为太子的朱和嘉也非常清楚,或许门下司会作为他处理国事的参谋,但是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门下司”,也就是太子幕府。
作为大明的第一个太子幕府,在设立幕府时,朱和嘉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应该以什么官员为主?尽管并没有类似的经验,但是在军队中任职的经验,却让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他所需要幕僚并不是一定要经验丰富的事务官员,因为太子幕僚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实际性的事务,他需要是仅仅只是参谋,为他提供建议的参谋。
就像现在,当如何处置数十万俘虏的事情被内阁“丢”给自己之后,第一次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朱和嘉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参谋长”。
不过,朱和嘉为自己选择的“参谋长”并不是朝中的官员,甚至压根就不是官员,而只是一名学者。
“姜斋先生,现在内阁将西域善后事宜,交由本宫处置,这件事何等棘手你是知道的,这本宫应该如何处置?”
也许是因为从少年起就在军校以及军中任职的关系,所以朱和嘉行事素来直接干脆。
“嗯,殿下喝茶。”
王夫人略点下头,并没有说什么。
尽管作为太子的幕僚,但他并不是官员,与其说是他是幕僚,倒不是他是太子府的“清客”,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仍然和过去一样,在书院任教。其实,他曾是
表面上看来,他并不像是太子府的幕僚,而只是是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作为太子曾经的老师之一,他对太子一些颇有影响,而太子对他也极为尊重。
“其实,从陛下出巡起,臣就知道这件事,最终会落到太子的身上。”
已经六十五岁的王夫之,说话语气很慢,在兴乾朝早期的官员之中,他的经历最为坎坷,当年他身为提督学政,因为未能阻止陛下废除科举,而饱受士林批评,这甚至直接导致了他的辞职,后来于清河书院任教授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