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总督的心思 (求支持,求月票)(第2/6页)
不仅仅只局限于血脉以及文化,更应该是经济上的联系,当两者的经济结为一体时,大明与诸夏必将永为一体。”,这些年南洋米进口量日益加,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大明不利,单就是每年数千万元的贸易支出,就是一笔巨额开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对母国出口米粮,已经是南洋诸夏的支柱产业,一但大明停止进口某国的米粮,势必会对该国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官无俸维生,民无钱置物,空有大量米粮,只能任其烂于仓中……”
尽管南洋诸家也是朱家人,但是在提到他们的时候,朱和垊并没有显露出多少情感,毕竟,对于那些“亲戚”他并没有任何印象,他心中的家人,其实也就是兄弟姐妹而已。
“父亲,只要南洋米粮仍然占据其贸易主导地位,那么南洋诸夏永远都不可能对母国生出异心!”
看着沉默不语的父皇,朱和垊觉得自己猜对了,父皇当年分封诸藩于南洋,恐怕从一开始,就已经料到了今天,诸夏对于母国的经济依赖是维系双方关系的根本基础,而不仅仅只是所谓的“血缘”。
望远处看了一眼,朱明忠并没有回应儿子的判断,他只是沉声说道。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南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降雨充足,水稻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兼之大部分耕地位于红河平原、九龙江平原一带,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沃,三季亩产千余斤轻而易举,而南洋各地,大抵上也都是如此,一年三熟,岁得千斤,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实在是让人心羡不已,也是内地永远无法相比的。”
朱明忠一边说,一边指着水稻田中劳作的百姓说道。
“而更为难得是,这里地广人稀,生产落后,明人迁移到这里后,既分田教化,授土人以农技,让他们在农场中为其耕种,南洋米为什么便宜?即便是征收60的高税,成本仍然低于内地米,大抵上无非就是一年三熟再加上劳力成本的微乎其微罢了。”
南洋米的成本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