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性太强,这固然对其稳固内部有利,但真正到后期,其弊端便会逐渐显现,而这方面主君要好许多,加上蔡州无意北伐,而某观主君胸怀大志,既要图谋中原,那么河朔就是必争之地,某希望能有一日能追随主君,逐鹿河朔,一雪家仇!”王邈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听闻王邈这般一说,梅况未再多言。
倒是在张越和许子清归来之后,梅况把王邈之前的话语说与二人,二人尽皆沉默不语。
他们二人都意识到若是王邈所料不差,未来淮右争锋之地必是淮北河朔一线,与淮北、蔡州甚至更北方的河朔、平卢等诸藩都将面临着一场接一场的战事,以现在第二军、第三军的表现,根本不足以撑得起这份重任,也难怪王邈对第二军、第三军的表现不屑一顾。
要想赢得对方的尊重,那就只能用自己的实力和表现来折服对方。
天色终于黑了下来。
虽然蔡州军趁夜攻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城墙上的士卒们还是不敢稍有疏忽。
高悬的灯笼和火把,将城墙上下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些许嘈杂的声音随着风从城墙的另一端传来。
白日里一天的恶战,让士兵们都有些疲惫不堪,除了值守夜班的哨兵,吃过夫子们送上来的炊饼和热汤,士卒们大多已经开始休息了。
按照惯例,值守的士卒依然是分成了几拨,其中一部是守在城墙上的,这是预防在遭到意外的突然袭击时能及时做出反应,其他大部分都下了城墙住在城墙下内墙周围的军营中。
鲁桐来到城门处时,只有他一个最亲近可靠的亲卫都。
实在是事关重大,他不敢用太多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兵营,他都不敢全信,谁能说得清楚梁赞有没有在自己的亲兵营中安设眼线?
但这个亲卫都都是从他家乡中的族人招来的,利益同体,命运攸关,外人无法收买,这一点鲁桐有信心,所以才敢放心带来。
由于城墙上有士卒驻守,吊桥高悬,城门内反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