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烽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五节 态度(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三千多吨左右。

    随着第一轮的冶铁竖炉和炼钢平炉试验成功,新一轮的建炉工程已经全面铺开。

    这一次政务厅那边也是大手笔,一次性建设了十座竖炉,要把生铁产量提升到日产十五吨。

    由于现在技术水平有限,冶铁场还不敢建设规模更大的冶铁炉,只能在数量上增加。

    而平炉那边也还会新建八座,同样是受限于技术水准,还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摸索,都只能在数量上增长。

    好在现在徐州流民甚多,冶铁场和锻造工坊吸引了大量精壮劳力,这些劳动力都经过了初步的筛查,而夜鹰现在也把冶铁场和锻造工坊作为重点防泄密所在,一旦工人进场,便不得随意离开,哪怕普通工人根本就接触不到那些涉及到设计、建造、选料、配料、配火等关键所在,也一样需要防患于未然。

    按照江烽的想法,未来一年内,随着冶铁场和锻造工坊流程日益熟悉,熟练工人也培养出来,那么就会考虑在竖炉和高炉的规模上进行尝试扩大,为下一步将徐州这个冶炼锻造中心打造成为帝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基地打好基础,他预估要在一年后将这个冶炼中心的生铁产量提升到日产五十吨,钢的产量要达到日产三十吨,三年后的规模要力争达到冶铁中心日产生铁三百吨,钢的产量要达到日产两百吨。

    这个数字看起来相较于现在帝国的钢产量有些骇人,但是相对于后世的宋代来说却算不上什么。

    宋代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年产十五万吨,也就像是相当于日产钢铁四百余吨,当然那是倾尽整个大宋一国的产量,而江烽却想要在徐州一地缔造这个传奇。

    有了足够的钢铁,才能真正刺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亦或是战争需求,对钢铁的需要量实在太大了,在解决了钢铁产量问题之后,运输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骑兵具装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武器水准也会得到极大提升,这将是农耕民族赢得对游牧民族战争的关键所在。

    钢铁产量的猛增还会带来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