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小的花招,结果国际市场价格不稳定,要求双方每笔交割以前三个月的国际市场平均价作为交易价格计算——他们的如意算盘是石油价格比较稳定,生丝这两年价格隐隐约约有上涨趋势,孔蒂尼笑着答应了。
这又是第二次看到底牌的动作,1929经济大崩溃后,日本生丝价格一度跌掉四分之三,在国际市场上根本销售不出去,而原油价格虽然也有大跌,但现在联合石油已和美国方面建立了有默契的石油稳定系统,到时候是不会大跌的。
在孔蒂尼原油成功托市之后,联合集团在资本市场声名大噪,大家相信所谓封顶保底价格是有稳定依据的,心里都踏实很多,美国方面也看到了这个体系的好处,便与联合石油签署了备忘录,约定一起合作收储,但因为担心反垄断法的干涉,所以只能采取默契而不能正式签署合同。对此联合集团欣然答应,最后双方分别在不同场合宣布了稳价系统,美国以德克萨斯原油为基准价,意大利以利比亚石油为基准价。保底收购价还是1美元,但抛售价随着市场趋热而提高到了15美元,同时约定这个价格要跟随美元指数进行修正。
这套成熟体系就是维持了将近15年的国际原油定价系统,一直到大战爆发为止!
这套体系谁占到便宜了呢?其实是买卖双方共赢!买者可以提前预估一年的基本费用,卖家可以锁定一年的成本与市场,而且由于价格稳定不会产生有多少供应缺口,也就遏制了暴涨——暴涨暴跌对于出口方进口方并不一定能转到钱,投机分子才能赚钱,所以这套稳定的定价系统出台后,要投机原油就变得没意思了——上下都套着紧箍咒!而孔蒂尼的联合集团则控制着当时世界上前5大石油产地的2大产地,而且考虑到排名第二的巴库原油苏联自己也有大用,实际上孔蒂尼控制的是前4大中的两大。
在他赴远东之后,美、法银行界关于利比亚油田股份谈判问题开始,安东尼奥抛出的价格是7000万美元换10,美、法均还价6000万美元,双方态度很友好,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