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了巨鹿、平原、常山、安平、渤海、河涧等地,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发展壮大。
赵雍的能力不在魏斯之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赵国的人才同样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文官方面,赵雍发现了蔺相如的才能后如获至宝,言听计从,使得赵国国力发展迅猛,经济突飞猛进,人口迅速增长。
平原君赵胜也崭露头角,表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获得赵雍器重,与蔺相如一起为赵国出谋划策,壮大赵国。
但总体来说,赵国的文臣质量不如魏国,这也是赵雍极力笼络公孙衍的原因。但让赵雍不爽的是,公孙衍却不能真心实意的为赵国效力。
赵国的文官略逊魏国一筹,但在武将方面却是甩了魏国一大截。
廉颇、李牧、赵奢、司马尚、乐乘、贾偃等人更是以井喷的形势出现,尤其李牧与廉颇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率领赵军打的林胡、娄烦等异族抱头鼠窜,不敢再轻易进犯中原。
李牧率赵军东进,为赵国拿下了渤海、河涧、平原等地。廉颇率赵军北上,为赵国攻掠了常山、赵县、巨鹿等地。赵奢率赵军南下,为赵国拿下了广平、肥乡等地。
各路战线全面开花,使得赵国人口迅速膨胀至四百五十万,军队超过三十万,一举超越魏国,成为天下五大强国之一。
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但就在赵国与魏国的旁边,就各自卧着一只彼此眼中的猛虎,稍不留神就会被吞噬掉。
看着曾经的小兄弟迅速崛起并超越了自己,魏斯心里酸溜溜的颇不是滋味。
为了遏制赵国的发展,魏斯决定采取“双都”的策略,留下魏无忌、尉缭坐镇大梁,自己带着李悝、庞涓等文武迁都邺县,与赵国邯郸相隔一百余里,相互对峙。
这两个实力相当的国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彼此提防,暗中较劲,却又都不敢轻启战端。
西边的老大哥晋国不乐意了,尤其是赵国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他地区霸主的地位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