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勒胡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岂有中国人降胡之理(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本不知道啥叫列阵的,全都被驱赶到军阵两翼,各自卧倒在草地上歇息,刘丹一声令下,这些杂骑匆匆上马,就直接冲了过来。

    他们大多身穿皮袄、戴着皮帽,也没有什么趁手的肉搏兵器,光扛着张猎弓便即策马上阵,毫无队列可言。战术也很简单,就是驰近敌阵,施放乱箭,敌进便退,敌退便追,只等将敌军阵列射散,到时候直接冲过来用马项撞人、马蹄踩人就成了。

    这种草原民族的骑射战术,恐怕自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匈奴还被叫做猃狁呢——以来,始终便是如此。不过那会儿不但没有马镫,甚至连高桥马鞍都尚未发明,草原民族只能如此对战,历史长河终究在浩荡向前,如今的匈奴本部兵马,早就已经不仅仅靠骑射取胜了,甚至于新近雄踞大漠的鲜卑人,还用上了长大的马槊……只是这些贫穷的氐、羌牧民,别说铁制兵器了,很多连箭簇都还是骨制的。

    陆和所部晋军不等敌骑近前,便先乱箭齐发,当场射翻了十数骑——步弓的射程比马弓远多啦。只可惜敌骑毫无阵列,分布得很散,绝大多数箭支都因此而落了空,更要命的是——熊悌之在后面连连跺脚:“可恨,我部弓箭手实在太少啊!”

    徐州方面两营,不足三成的弓箭手,也就四五百人而已,前出队列中更是只有一百多张弓可以发射,面对数千氐、羌游骑,所能造成的杀伤相当有限。尤其他们本为追击陈川,乃是轻装前来,弓箭手人均也就只有二十支箭,缺乏补充。

    想当年李陵所部五千汉军在浚稽山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对方从三万骑一直增添到八万骑,他连日苦战,杀伤敌军近万,那仗是怎么打的?记载:“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他有车啊,车上全是辎重装备,这才能力战数日,杀得匈奴胆寒……

    如今“武林”两营则缺乏辎重物资,而且济水和别济之间二十余里地,全是一马平川,就连高过人头的土堆都很少,根本无险可守。而数千氐、羌游骑散布其间,来去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