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勒胡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你不该来(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什么世家、儒生有特殊的好感,但要不这么说,没法解释自己刚才一时冲动的行为啊,你凭啥看重这么个从来没做过官,还刚从屯垦营里被发掘出来的家伙呢?

    再者说了,即便游子远从前做过官,以其家世、年齿,最多千石,跟裴该还是差得十万八千里远。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要不给点儿解释,对方心里反而会犯嘀咕,甚而就此谨惕起来哪。

    游遐说了:“我寄身于坞堡之中,知道行藏者寥寥无几,合当受难——此非裴公或幕下将吏之过也。”

    裴该就问了:“卿可愿辅佐于我,安定社稷否?既知我督朔州,何不与看守将吏明言,投效于我?”

    游遐拱手道:“裴公军行神速,吾方警醒,已陷囹圄,尚不知将徙往何处,是以不敢言。”这也只是客套话罢了,实际情况是:你说你是读书人,想要投效裴该,看守的徐州兵真会搭理吗?他自己都未必能够亲见裴该,怎么给你通传?若非今日殷峤奉命去募兵,按照裴该的嘱托,先开个万人大会,告之于众,以安民心,说不定游子远就会埋没于田垄之上,甚至劳累而亡了……

    裴该知道游遐所言只是敷衍罢了,也不点破,随手指向书案上自己一直在研究的关中地图,问游遐道:“卿为大荔人,闻通周边地理,不知今胡军来攻,我当如何抵御啊?”

    游遐这段时间消息闭塞,只知道胡军来了又走了,然后裴该率领徐州军收复了大荔,具体缘由何在,他是一头雾水啊。于是只得含糊地回答说:“大荔城北,约五十里皆为平原,沃土良田,为关中佳处。然再北则地势逐级上升,胡若自北而来,可呈高屋建瓴之势,王师唯退守大荔,别无守御之策……除非,能在梁山诸孔道前构筑坚垒,使胡不得而前……”

    裴该微微皱眉:“此事不易为……我才到冯翊,不足一月,而胡寇将大举来攻,前确命将前至梁山,然若无三四个月,堡垒必然难成。”

    游遐就问了:“不知胡军与王师众寡如何?”

    裴该笑笑,竟然实言以告:“刘曜所部,恐不下十万之众,我军止两万耳。”

    游遐沉吟少顷,拱一拱手:“某有一言,不知是否当讲。”

    “可直言无妨。”

    “裴公不当到冯翊来,”游遐尽量使自己的态度显得恭敬,但说话却一点也不客气,“当率所部徐州劲卒,会合麴大将军,退守渭南,倚水为险,始可抵御胡寇。冯翊为秦汉腹心之地,旧日繁盛无比,今却日渐衰败,且经兵燹、劫掠,户口十不存一,仓廪粮秣无余,不知裴公所图者何,而要受命来复冯翊啊?”

    我听说过你裴文约,你爹是前朝名臣裴頠,你家为河东闻喜裴氏,高名一时无两,且如今你又被加了侍中之号,那干嘛不留在长安城里享福——好吧,其实也无福可享,但多少安全一点儿吧——偏要跑到这片已经荒弃的土地上来?你不想来,索綝、麴允他们能逼得动你吗?你图的究竟是啥啊?

    裴该微微而笑,语气和缓地说道:“关中精华,半在冯翊,若冯翊失,长安折其一翼,形若孤雁,安能长久?我所图者,并非大荔府库中存底的钱粮,也非统督一州之虚荣;所虑长安不守,天子蒙尘,所惜中国土地沦于夷狄之手,百姓膏于锋锷,贱为牧奴。故所图先御胡,后破胡,重造社稷,晋戎得安耳。安能退守渭水,受制于贼?”

    这一番豪言壮语,配合上貌似很平静的语气,听得旁边的殷峤不禁热血沸腾,然而游遐脸上却波澜不惊,貌似毫无触动。他只是又一俯首:“人有千金,始可行千里,未闻无食无车,而能远途者。裴公志存高远,然而战阵之上,并非豪言即可退敌。”

    裴该点头:“卿言是也。前胡中内讧,刘曜返归平阳,本以为或历半岁始归,足够我收复且巩固冯翊之防了,不期胡乱速息,数月即返……”

    “既然贼情有变,裴公何不就此退返渭南呢?”

    “子远,”裴该伸手按住游遐的肩膀,“事有可为,也有似不可为而必须为者。我若未见贼锋,便即退去,则与梁衷正(梁肃)等辈何异啊?国家土地,尺寸不可让人,欲谋夺者,即便一命换一命,亦当令其血流漂杵,唯有如此,胡寇始知畏惧。人有辱我者,为我先自轻也,若我不自轻,其谁敢侮?

    “实言告卿,该自兴军以来,一步不曾退,一城不曾弃,唯此始能在数年间屡破胡寇,自徐方千里而伐,直抵关中。若然一退,是我畏胡,而非胡畏我,安有怯懦畏惧之军,而可以取胜者乎?”

    殷矫在旁连连点头:“子远,裴公所言,确确实实。”他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