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勒胡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风调雨顺?(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猫扑中文)裴该之所以打算上表长安,推辞

    “龙骧将军、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兵马”的任命,还真不是打算搞什么

    “三辞三让”的官场虚文,纯粹因为他必须先跟建邺打个招呼。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哦,对了,长安小朝廷已然下诏,从本年起,将邺城改名为临漳,将建邺改名为建康。

    如今裴该在徐州还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王导他们随时都可能从背后捅上一刀子,扎得他生活不能自理。

    渡江虽然比渡淮困难得多,但建康割据政权手里可是捏着数百条战船的哪,什么蒙冲、斗舰乃至三层楼船,帆樯若云,天下无对,若欲北渡,如屡平地。

    别说琅琊王氏所掌控的那些军队了,就算江东几家大姓的私兵部曲随便拉一支出来,都足够裴该喝一壶的,而且粮道通畅,不可能跟支屈六似的,呆不了两天便匆匆撤还。<i><a href="/5213/" >帝王诀作品目录</a></i>

    真要是惹恼了司马睿或者王氏兄弟,裴该这小小的淮南基地瞬间就会被踏为平地啊。

    所以虽然他很清楚,司马睿是接受了长安小朝廷左丞相的任命,名义上奉晋愍帝为君,要等长安沦陷,愍帝出降,才会在王导等人的拥戴下开创东晋政权的,但还必须得假装不知道,先写下一封言辞恭顺的书信送去建康,询问司马睿:您打算奉关中为正统吗?

    同时请示:长安来的任命,我是接哪还是不接哪?司马睿估计无可无不可,甚至有可能想要扶持裴该,以淮河保障长江,以裴氏制约王氏。

    问题王氏兄弟用事,司马睿即便将来当上了皇帝,也只是垂拱而已,自己即便可以不鸟司马睿,终究立足未稳,暂时也还必须得瞧着王氏兄弟的脸色行事。<i><a href="/5214/" >周鼎记作品目录</a></i>

    不过好在王氏兄弟也并非完全的一条心,裴该此前就特意准备了大批的盐、铁,还有淮山等特产,运到江州去低价发卖,算是暗中给王敦上贡。

    双方书信往来,王处仲的言辞貌似还算客气。王敦为人残暴而倨傲,但还说不上是猛虎,在裴该看来,不过一只肥猫而已。

    对付这路货色,你在势力小弱的时候,一定要顺着捋毛,免得它伸出爪子来挠你;等到势力壮大,才可以直接给一脚,让它老老实实滚一边呆着去。

    目前嘛,自然还在捋毛阶段。一边写信向建康请示,裴该一边也写好了辞表,但裴通却不肯帮他带回长安去。

    裴该一开始对这个堂弟没啥好印象,但是交谈过后,却觉得这小兄弟虽然貌似轻佻了一些,眼光倒也不算很差,或许可以拉拢过来做为臂助。<i><a href="/5215/" >霸秦无弹窗</a></i>

    这年月士人普遍国家意识淡漠,家族意识浓厚,因此固然裴该的灵魂来自于两千年后,对于

    “族权”彻底嗤之以鼻,但也不得不承认,利用血缘或者姻亲为纽带,是比较容易君臣相结的一种手法。

    裴通只要没有什么超前意识,思想也不另类,是很有可能被扯到自己这条小破船上来的。

    北渡之前,裴该就曾经劝说过裴嗣、裴常父子,可惜那俩货都是无胆鼠辈,宁可窝在南方当土地主,也不肯随之北上。

    相比来说,裴通未必就比那二位更有雄心壮志,问题他的起点实在太低了,既是庶子,又在长安为质,本人还能瞧出来长安小朝廷难以长久,那么即便为了身家性命考虑,也还是到徐州来会更安稳一些吧。<i><a href="/5216/" >执掌神罚无弹窗</a></i>

    只是裴该出言招揽,却被裴通婉言谢绝了。但貌似裴行之的态度并不是很坚决,而且嘴里说不要,身体却老实,不肯轻易折返长安,貌似打算在堂兄这儿先吃几天闲饭再说。

    裴该写好了辞表,请他带回关中去,裴通摆手道:“天子仰仗阿兄之意甚坚,即便上了辞表,也仍会颁下诏命。千里之途,弟又何必无益地往还?还不如在此等阿兄改变心意,欣然受命吧。”仿佛料定了裴该最终是会答应的。

    然后裴通就带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