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民寡。若不是两百多年前,无数遣唐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渡过黑色的海洋去大唐学习,现在倭国还处于奴隶社会。
遣唐使回到倭国后,推行“大化改革”,全面仿照大唐的军政体系,重建倭国的各种秩序,这才让倭国从奴隶社会,进化到了所谓的封建社会。
倭国的京师虽然叫作平安京,但城池结构、街道坊区的设置,却是照搬大唐长安、洛阳的样子。眼下的平安京面积不过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却也人模狗样的设置了两个县,还不知所谓的将一个叫长安,一个叫洛阳。
分割“长安”“洛阳”的城中大街,也是偷了长安朱雀大街的名字,叫作朱雀大路,而宫城里的太极殿,自然也是模仿长安宫城的太极殿。
只不过长安城有宫城、皇城之分,合在一起称作皇宫,平安京却没有那么多财力修建雄伟的皇城,只有平安宫这座宫城,算是将就着用。
此时倭国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大唐风格,包括天皇的自称。只不过跟雄浑厚重的大唐相比,倭国的所有事物都小了很多号,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土狗跟猛虎的区别。
唐人若是来到这里生活,除了语言,基本不会有太多问题——若是做学问,那语言也不会有问题。这里的诗词歌赋、文章学说、释门经义,精华都来自大唐。
当初平壤城之役,李晔到阵前跟裴玄庆说话,两人使用的语言可是大唐官话。
所以如果真的有大唐长安的人来了,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到了大唐的乡下。
当然,从事实上来论,大唐周边的这些邦国,无不是学习了汉唐文明。契丹、渤海、新罗、高句丽、百济、南诏、安南,都是如此。
是汉唐文明让他们从愚蠢蒙昧的奴隶社会,进化到了封建社会,拥有了在汉唐文明的体系下,发展自家次级文明,构建繁荣社会的可能。
“陛下,依臣愚见,唐朝这回兴兵来犯,应该是认为我们这些年,没有像往常那样,按时朝贡他们。依照唐人的性子,只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