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柄长兵的时候,朱达眯了下眼睛,倒不是什么出奇的家什,应当是长矛和斧头的组合,但也不光是斧头,斧刃的另一端是个向下的弯钩,矛刃是按照朱达要求打造的足一尺半长的,可那斧头加上弯钩不过两个巴掌大小,看起来就好像是矛刃的配饰一样,矛刃是正常形制,可矛杆却只有七尺半的长度,这比这次送来的长矛短了五尺左右。
张大锤双手平端着递送过来,朱达伸手接过,矛杆上刻着防止手滑的纹路,但打磨的光滑,不见木刺短刺什么的。
“这是宣花斧?”朱达迟疑着问道,当年袁标传授武技的时候,曾经给他们画过各种兵器的图样辨认,并告诉了大概应付的方法,朱达和周青云都记得很牢。
“兵器千变万化,无非是矛、剑、棍、鞭几样的招式,弄通了这几样,其他也就通了”这是袁标的原话。
但朱达对这兵器有印象不是因为袁标的话,而是这兵器看着眼熟,在那二十多年的记忆里这“宣花斧”的形制看过很多次,有趣的是,都是在国外相关的信息上看到的,在国外的中古时代用这种“宣花斧”的武人不少,至于国内的“宣花斧”,在那二十多年的记忆中也是看过,可都是斧头好比扇面,还是大号的扇子,等这十几年真练武才知道,那么大长柄斧根本没办法用,因为头重脚轻,根本没办法好好控制。
当年画册中的大多有夸张成分,真正军武相关接触的又少,也不知道真正的“宣花斧”什么样子,眼前这柄应该就是本来的样子了,至于和西方的兵器差不多模样,倒也说不清是谁流传到谁那边,只能说真正流传下来的兵器形制都是经历过战场和生死验证的,都是为了战斗和杀人,必然会殊途同归。
接过这柄“宣花斧”之后,朱达拉开架势比划了几下,这兵器重心和平衡都做得不错,拿在手里没有轻重异同的不适,很是趁手,他没学过“宣花斧”,无非是按照长矛来运用,可用的时候自然能琢磨出斧头和弯钩的用途,加了这个附件,等于是可以劈砍和会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