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十两银子的两进宅院(第4/5页)
四,统管全县户籍和文书以及民政,虽说身为九品排行第四,可在大明地方上有个说法,方圆不过二十里的县城内不设县丞,而县尉这个职务是名存实亡,主簿在大部分县内都是第二号人物,手里大权在握,油水当然也是不少。
这样的身份,宅院自然也不会差了,而且这主簿是去了大同府城那边高就,留下来的面子大家还得照顾,没有人打这个宅院的主意,怀仁县城不大,最富裕的地方又在县外的郑家集,城内的富贵人家又有自己的宅院住,怀仁县又不是什么好地方,富贵人等没有在本城置业的打算,就这么留了下来。
两进的宅院,还是占地比较大的两进,正房三大间,耳房四大间,还有其他功用的房间数间,足够他们这一大家人住,还远远有富余。
“纹银五十两,不还价。”留守的是个苦瓜脸的中年男子,脑筋看着不怎么灵活,但讲价却是咬牙不放松。
说“白银”若干两的还能在成色上做文章,这“纹银”就是把成色定死了,李和做生意这么久,门道倒是精熟,他一听这价钱和喊价的方式就知道自己做不了主。
“大哥,郑家集这样的宅子才卖四十两,这怀仁县还不如郑家集那边值钱,而且还咬定了银子成色,这样的价钱能买三进了。”
事情显而易见,闹过蒙古马队入侵后,怀仁县已经不是什么好地方了,买不起县城房子的依旧买不起,买得起的肯定会搬家,可这前任主簿居然用这么高的价钱发卖,要么是不知道行市,要么就是想捞一笔算完。
但对于朱达他们来说,如果想要买像样的宅院,眼下怕是唯一的选择了,去住客栈,或者买一处平民百姓的宅院,都比这个简单节省许多。
“买,照价支付,但必须要去衙门做个公证,地契房契齐全。”朱达很快做了决定。
有这么一处体面的宅院,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毕竟是在县内富贵人家环绕中,外人会觉得你是其中一份子,照价支付避免今后因为价高价低彼此纠缠,这样会利索,地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