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心,便将帽子都扣在了窦诞脑袋上。
一般来说,陪着皇子嬉闹的人,或者是皇帝幸臣,差不多都是这么个结果。
皇帝,皇子自然不会有多少错处,错都在他们身边的人身上呢。
总的来说,李氏起家的地方,并不安稳。
像晋阳王氏这样的晋地大族,一棒子打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突厥人到了,下了狠手,不然的话,想要拔除他们的根基,除了伤人伤己之外,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李元吉所作所为,就像是一个顽童正在踹一颗百年老树,到也踹下些枯枝烂叶来,可自己的腿也被震的生疼。
晋阳城中谣言四起就是明证,五花八门的就没有说齐王好的。
而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时节,李元吉还要来撩拨李破,也只能说是年轻气盛,不知危险为何物了。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也很多。
一来呢,李渊称帝,李元吉一下成了皇子,对这个角色还适应不了,一下又多出许多的自负和傲慢来,谁也不放在眼中了。
二来呢,也是李破一直与李氏若即若离,让这位齐王殿下产生了错觉,觉得此人顺理成章,就应该转为唐臣,又在自家治下,应该很好拿捏才对。
三来呢,他确实也在瞅着代州的粮食眼馋,涿郡积粟万千,若能得之,可不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于是乎,自家宅子里已经冒了烟,有了着火的架势,却还在琢磨着是不是跟邻居借点水回来先解解渴呢。
窦静一到雁门,有关晋阳城中那位齐王的传言,竟然也神奇的来到了李破耳朵里。
可李破是真笑不出来,因为传言很恶毒。
几乎是罗士信等人刚带兵走了,王庆就寻了过来,在他耳边密语了一阵儿,然后才尴尬的坐到旁边去喝水,还不时的小心看着李破,看上去是生怕这位一恼,自己遭了池鱼之殃的样子。
那些关于齐王李元吉的谣言,李破也不过是当个笑话一样听听罢了,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