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4章定策(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甘,却也觉得,如此也好,冒然出击,承受的风险太大,不若择机与王世充战于潼关之下,当能建功。

    其实王世充挺悲催的,自以为天下独尊,可到了今时今日,别人看他都和待宰羔羊无异,区别只在于怎么下刀合适而已。

    而张士贵所想几乎无一不中,东宫心腹们劝服李建成的理由就是几个,王世充兵力雄厚,不能轻取,之外潼关守军多数未经多少战阵,临阵恐有失措,最后一个就是怕为萧铣,李定安所乘。

    说的都有道理,可他们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点,乱糟糟的河南军旅,军心不齐,士气不振,粮草匮乏,很有可能一击而中,速战速决之下,旁人又有多少机会来趁火打劫?

    这是打开局面的天赐良机,甚至可以说是自李渊称帝之后,出现的最好的一个机会,同时也将是颓势渐显的李唐的一剂良药,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当初李世民大破薛仁杲一战。

    有了这许多的好处,若无奋力一搏之心,又谈什么削平天下?换了李世民和李破,情形肯定会大不相同。

    可坐镇潼关的是善纳人言的李建成,战略战术上也就完全不同了,他更为保守,是个合格的皇位继承者,却和名将之称无缘,能取敢弃和他从来不沾边。

    到了六月中,王世充起兵的时候,潼关上下制定的战略大体已定,此时从李建成往下,都还有些庆幸,他们做好了准备,因为王世充起兵时号称五十万众,而实际上,五十万人肯定没有那么多,可二三十万却还是有的。

    只前锋便有五万人,和潼关守军的兵力都差不多了。

    此时,萧铣已在南阳等处聚集了不少兵马,黄河北岸的晋地更不得了,从六月初便开始大量兴建营寨,当唐军全部龟缩回潼关,他们便在风陵渡口处建起了浮桥。

    风陵渡是黄河之上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渡口,没有之一。

    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这就是后人形容风陵渡口的诗句,很美,却无法改变他在残酷的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