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0章河边(七)(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收,蜀中粮产继续减少,数十万大军分布于各处,给李唐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朝中开始有人提议,增兵蜀中……

    形势越来越是险恶,有鉴于此,其实从秦王李世民回京之初,李渊便接连召开朝议,想要找出突破困境的途径来。

    这显然是战略方向上的选择,朝议的结果不出所料的也就那么几种。

    有人力主东进,这里面又分为两派,也就是先败王世充,再平李定安,或者先破李定安,再图王世充的区别。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东边郡县曾经都是富庶之地,晋地更曾是李氏龙兴之所在,如果得了河南,便有两京在手,人才汇聚,大义在握,震慑诸侯的效果会非常突出。

    若是先恢复晋地,也能形成战略上的优势,让王世充顾此失彼,图之不难。

    而另外一些人则以为,关西与蜀中互为表里,王世充占据东都兵力雄厚,李定安气势如虹兵锋正锐,两人如今又有所勾连,急切间难以轻拔,不如增兵蜀中驱逐萧铣,先固根本,再图天下。

    其实没多少新意,这样的争论在长安一直有之,只是此时终于鲜明了起来。

    想要东进的人自然是以洛阳世族中人以及晋地勋臣为主,主张增兵蜀中的则是关西门阀为首领,可以说,两边人都有私心,可战略上却也不能说错,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不过还没等李渊拿定主意,王世充已经一头撞了过来,于是朝议就此作罢,大家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潼关。

    开始时,让李渊很欣慰的是,长子终于表现出了领兵的才能,表现的很镇定,坚壁清野,死守以待战机的战略很得朝臣赞同。

    这会李渊也没闲着,征募门阀子弟从军,加上长安骁果,成军两万,随时准备增援潼关守军。

    顺便的,李世民准备一棍子敲死齐王李元吉的打算也就此胎死腹中,因为此时皆以潼关战事为主,李渊不会允许任何分散太子注意力的事情发生。

    可以说,自薛举败亡之后,又一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