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喷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杰的事情还敢借题发挥,是要狠狠敲打敲打他。”

    细佬:“您说得再对也没有了。反正这个题目不存在既不为禁锢张目、又能赢得比赛的第三条路的。”

    大佬很满意,最后又补充了一个问题:“对了,那你们还有没有准备后手?万一这次冯见雄又跳过了坑呢?后面半决赛和总决赛有没有敏感辩题等着他了?”

    细佬想了想,为难地解释:“这倒没有……因为后面的比赛很难预料到他们的对手,那都是淘汰赛,而辩题是提前就决定好封存的,组委会有第三方公证监督……不过您放心,有这第一道就够了。”

    ……

    冯见雄足足在清岛游山玩水吃大虾,而且还要到崂山一边看海一边吃,吃完逛逛常公的花石楼,玩了四五天。

    没办法,谁让他们是预赛的后半程呢,抽完签后先要有前半程的队伍们激烈厮杀。

    他们的行踪和做派也丝毫没有保密,着实引来了圈内人不少的关注:

    都大赛邻近、题目和立场都决定了,居然每天还要分出时间玩?

    冯见雄为此对队友们的解释是:半决赛和决赛的时候,每一场没有那么多时间间隔准备的。我们是瞄准冠军去的,调整好节奏最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只花两三天准备辩题就干掉对手,那索性早死早投胎好了。

    当然这个解释是不对外公开的,所以对手和组委会并不知道。大伙儿还以为他是太轻敌,看不起那些跑得贼快的香江辩手。

    比赛日很快就到了。

    冯见雄带着队友们轻装上阵准备打怪升级。

    说句题外话,在他们玩的那几天里,上半区的两场预赛已经结束,出线的队伍分别是华南赛区的武昌大学和华西赛区的西交。因此上半区的半决赛会是一场大陆地区大学之间的内战,最后决出的那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也会是国内队伍。

    而下班区的第一场比赛,华北赛区的国内某大学被来自湾湾的台大秒了,所以冯见雄他们如果胜出之后,半决赛就要再跟两年前一样碰一下台巴子,但总决赛注定是跟国内大学内战了——当然,如果冯见雄输掉,那么总决赛还是可以看到海峡两岸的对抗的。

    只是这怎么可能呢。

    废话少说。

    比赛日,双方进场,主持人介绍评委。

    到了国辩的正赛,评委们的档次终于恢复了不少,再也不用面对那些顶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知名评论员”、“东方卫视知名评论员”等长串头衔、但实际上屁民们一个都不认识的家伙了。

    老面孔的北大张教授、复旦蒋教授、央视罗胖子、阿狸高大松,等等。

    这也省了评委们来反蹭选手的热度。

    “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有请正方一辩进行立论,时间是三分钟,请!”

    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个看上去有点邓文迪气质的香江女大学生应声站了起来,似乎极力在模仿着c碧池的语调神态,听着很是“悲天悯人、普世救赎”。

    “……众所周知,政治民主是数百年来人类进步追求的xxx……”

    “言论自由同样是从弥尔顿时代就被热爱民主和求索真理的前辈们奉为圭臬的xxx……”

    这些话没必要说全,免得太水,反正一度娘都是一箩筐,立意就是一句话:开局就把自己摆到正义的制高点上。

    说完定义扎稳篱笆之后,正方开始论述泛言论自由对民主的帮助,比如让人们有更多知情权、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行使自己的权利、找到自己的同类、跟异观点者辩驳讨论发现盲区……

    不过相比于一开始的唱高调,那个香江女大学生对后面这半部分的立论听起来并不是很有力。

    或许是他们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实在想不到反方会从什么角度进攻吧,这样一来,正方要顶着先发言的劣势,也就只能泛泛空谈了。

    立论的最后,那个女学生才加入了一点“假设”的反击点,比如:“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过于泛化的言论自由,也有可能导致网络暴力、造成‘沉默螺旋’等暂时性的民意表达弊端’,但我方认为这些小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必然随着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自行解决……

    综上所述,互联网带来的言论自由深化,是有利于人民更好的知情、监督、表达……因此有利于政治民主的进步。”

    ……

    “搞这么悲情,这什么套路?觉得他们有些犹豫不决啊。到底是想赢比赛,还是把自己打造成‘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