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喷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 没有啥强杀不掉(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然,说得严格一点,顾问专家是冯见雄的导师刘渊明。

    但刘渊明算什么?不过是金陵师大这种本来法学院水平只能排进全国前20名的大学的教授。

    有多少人会真心相信,刘渊明这两年取得的学术成果,真是他突然灵光一闪、智商爆发取得的?要真那么牛逼,冯见雄来之前,你老小子已经当了十年教授了吧?怎么不见你出成果?

    在国内学术界,导师拿学生的成果,那还需要想么?稍微找个带脑子的,用膝盖思考一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场内的评委和观众,对此都是心知肚明。

    而他们对冯见雄的肃然起敬,也就更加强烈了。

    那是一个不靠任何学阀背景、话语权。完全100靠智商博弈、靠操破那些立法专家们穷尽智商想出来的新法中的漏洞,从而结结实实把自己导师顶上国家某些总局顾问专家的恐怖存在!

    此子竟然恐怖如斯!

    至于冯见雄说的那些内容,是否能被查到,倒是没什么人怀疑。哪怕个别多疑的,现场百度一下,应该说是上道客和其他论文、专著文献查询机构上一找,也就全都有了。

    冯见雄这学期的硕士毕业设计课题,刘渊明早就为他量身定做好了,就是戳破这个最高院和国知局博弈的泡沫么。

    所以,那些系列论文中前置的小成果,已经陆陆续续在顶级的,至少是双核心的法学期刊上发表过了。只差最后的几个关键节点和总结论还没抛出来。

    其中,以冯见雄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的、《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上的论文,就足足已经有四篇。

    这着实让场内一些在读研究生的两校学生观众、乃至到场的教职人员、鲁省本地名校大学师生们惭愧汗颜。

    “人家一个硕士研究生,一上手就是四篇《法学研究》,要是在我们学校,哪怕没有任何年限,这样的论文级别和数量,都能直接评副教授职称了吧!难怪人家可以硕士读一年就毕业,值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