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喷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连裁判一起痛殴(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冯见雄才越兴奋。就像一个使用独孤九剑的寂寞剑客,在遇到强敌喂招时,总会兴奋地创造出新的剑招变化。

    羊薇薇扰乱了金陵师大队里三个相对略菜选手的心神,却把真正的头号强者激发得嗜血起来,着实是祸福难料。

    ……

    3月6日。

    终于到了半决赛的日子。

    还是南洋理工大学,还是那个熟悉的演播厅赛场。

    还是央视名嘴萨贝宁做节目主持,只是参赛队伍和评委全部换血了一遍。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评审团,也是有套不成文回避制度的——当然,这个回避制度并不允许参赛队伍自行抗辩、要求换人。

    而是组委会自身为了避嫌、增加比赛公信力而自行安排的。

    简而言之,那就是当参赛队伍中有一方或者双方是来自大陆以外的地区时,该地区的文化人评委会默认被安排回避,换一个不相关地区的评委来打分。

    比如要是某场比赛是香江大学和湾湾大学比的话,那么香江学者和湾湾学者正常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在五人评委团中。而星岛、马来、奥门这些地方的学者,乃至大陆学者就能继续顺利担任职务。

    与之相对的,如果参赛队伍中有双方都是华夏大陆的大学的话,因为不存在国家利益偏袒,所以大陆学者只要不是和某校有直接关联之外,其余情况都是可以当评委的。

    而只有一方是大陆大学、另一方是非大陆大学,才会默认限制大陆学者评委的数量——这种情况一般只允许最多有2名大陆学者出现在5人评审团里,以免大陆学者直接形成多数派。

    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因为大陆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区,汉语言文学专家众多。如果要100%彻底排除大陆学者的话,光靠海外学者组建出5人评委团,可能水平公信力难以服众。

    今天这场比赛,双方都是大陆的学校,所以评委组成是最宽松的。

    大陆方面一共来了三个评委,北大中文系的张义武教授、诗人俞秋雨,还有个复旦的蒋副教授。

    非大陆评委则包括今年刚刚收到香江中文大学邀聘、准备由旅居国米国返回香江的大诗人北岛,还有一个湾湾的陈姓女作家。

    演播室里的灯光已经调试到位,时间差不多了。观众已经全部入场,演播室的大门也已经关上,所有人都在做最后的紧张调整,就等主持人萨贝宁宣布开场白。

    因为萨贝宁还没开口,所以今天的评委嘉宾自然还没有被介绍。

    某些首次出场的嘉宾,双方队伍中那些见识不广的选手,自然多有不认识的。

    比如金陵师大队里,除了冯见雄之外,那些女队员就只认识见过多次的俞秋雨、湾湾陈姓女作家——或许还有文艺女青年认识北岛。

    南筱袅最放得开,对于能不能拿好成绩没什么所谓,自然什么话都敢说。只听她对冯见雄窃窃私语:“怎么又遇到那个姓陈的死八婆。国内赛区比赛的时候打了我们两次4:1,都是这贱人不讲道理投反对票,这是八字不合啊。”

    南筱袅的声音压得很低,怕旁边有别人听到,所以只有坐在二辩位置上的冯见雄可以听见。南筱袅不甘心,就写了张小纸条传给田海茉和虞美琴一起看,讨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倒是挺像小时候课堂上背着老师作弊。

    田海茉看了,微微皱眉,刷刷写了几笔:“那个煞笔估计是个弱智脑残死忠果粉,不讲道理的。华东赛区‘智能手机’那场辩题,咱的观点肯定得罪它了。无视它,这场我们也4:1赢就好了,就当那家伙不存在。”

    冯见雄坐在中间,对笔谈看得清清楚楚,压低声音安慰妹子们:“放心,赢了这场之后,总决赛是跟湾湾世新大学比,湾湾评委必须全部回避。如果一会儿评委提问阶段这条老母狗敢呛我们,当面讲道理怼回去就行了。不用再顾忌给它留情面了。”

    听冯见雄这么一说,妹子们的士气多少倍重新提振了起来。因为评委组成而感受到的恶心,也被压制了回去。

    “小雄,那个姓陈的到底什么底细?你知道我对这个圈子不关心的,认识的人不多。被恶心了两次都懒得去百度。”队伍中最小白的南筱袅,索性便和身边的冯见雄如此攀谈起来,“说是作家,也没见这厮有什么名作啊,怎么会完全没听说过呢?”

    其实队中其他队员都对评委比较上心,哪怕田海茉和虞美琴当初国内赛时第一次被陈作家坑时不知道对方底细,后来也自己想办法查过资料(06年百度百科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