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鼎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1章 粮荒与酿酒特许制(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然,这几个月杨麟重点不是放在这些细微末节上,现在巡抚衙门下面已经建立民政司、兵政司、警政司、经历司、财务司、礼务司、工务司、交通司、教育司等十余个职能部门,具体事务即然而然归这些司(厅)负责。

    杨麟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就是税赋,剿匪等事务。

    署理巡抚之初,cd城内米价每斗约四五钱,比起太平年岁贵了六七倍,为了平息物价,杨麟从川北运输大量粮食以平抑物价。

    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当然通过重庆、沿着长江、岷江等江河逆流而上,但如今川南常常闹粮荒,即便有水军护卫,路上也闹出劫粮草的事情。

    震惊之余,改变运输方式,船只一律在遂宁、郪县靠岸,然后通过官道、驿道运入地方,以平息物价。

    与市面上买米不同,官米购买与户籍捆绑在一起,每四口十天可购平价官米一斗,每斗不过纹银一钱五分而已,比起市面上每斗5钱、6钱的便宜甚多。

    大家为了购买平价官米,踊跃登记户籍,拿着户籍本到各个厢坊购买平价官米。

    本来以为自己如此做法会获得大家掌声,但谁料到居然惹来米行连声抗议,商人无利不起早,大家从远处购买粮食,本来想利用饥荒大赚一笔,谁料到官府出面干预,大家内心可想而知。

    大家最想想串联起来联合抵制官府干预,但这怎么可能瞒过杨麟眼睛,在做出干预粮价决策之初,就曾料到这帮商人可能横生破坏。

    警政司的公安迅速出动,逮捕两名跳得最欢的粮商,声言其与外敌勾结准备扰乱市面上粮价,抄没其家财,将其仓库中粮食转为公粮平价卖出。

    虽然一些人知道这几个粮商不过想囤货居奇,但大家苦粮商囤货之苦,对官府行动多颇为支持,难以搅起什么波浪。

    每天看到近百辆马车拖拽粮食进入省城,本以为解决粮荒会马到成功,但令人奇怪的是市面上粮价多在每斗四钱银子,比起调控前稍稍下降一点。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