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鼎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章 承包制度(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身边众工匠看杨麟态度如此坚决,大家面露喜色,纷纷高声称是,直言定打造出比过去更为优良的兵器。

    外面单干匠户起早摸黑的,一年下来一家有二十多两银子,在制造局干一个人约12-15两银子,但大家都是明白人。

    过去干活大家磨磨蹭蹭,现在若采用计件制度,一个月下来绝对少不了1两5钱银子。

    这还是正常收入,过去原料反正是公家的,浪费甚大,现在原料都是制造局的,稍稍节省,人均可节省七八两银子。

    只要肯干,只要技术过硬,好的师傅少不了四十多两,一般工匠也应该有二十多两,比外面单干的工匠强多了。

    除此之外,自己在制造局干,老婆在家里织布什么的,一年也有几两银子贴补家用,如此完全可以过上小康生活?(在明末清初,一个私塾老师一年收入也才十二两银子。《见儒林外史》)

    大家乐滋滋的听着,听完制造局承包合同,总办们,各个师傅们都笑滋滋的,在按手印的时候,有的师傅傻傻的看着杨麟,一个劲问官府可不可能反悔。

    范文光、赵司炫等人感到奇怪,按照这种承包合同,官府采办费用大减,怎么可能反悔呢?

    杨麟呵呵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过去官府采办虽然花了很多银子,但中间被官员贪墨的,再说也没有与大家收入挂钩,大家积极性不高,制造局内浪费甚大,造成官府、制造局、工匠自己三输。

    现在承包下去,官府采办费用降低了,制造局有利润了,工匠师傅们收入增加了,这是三赢,何乐不为?”

    大家听杨麟如此说,一个个面带愧色,点头哈腰的,甚为狼狈。

    火器局总办胡本初等人兴高采烈的,正如自己猜想的那样,承包之后,自己收入可能猛增到两百余两,这可相当于十家小康家庭啊。

    旁边车辆局大师傅郭中福则满脸憧憬的看着杨麟,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