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鼎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5章 课纲争议(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地方多一点水利,将旱地变为水田,让老百姓旱涝保收,是不是改善地方民生?能不能增加地方田赋收入?

    修路筑桥,道路宽敞了,商路顺畅了,商业繁荣了,老百姓富裕了,能不能增加爱地方田赋收入?

    发展工商,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为什么是人间天堂,那就是百行发达。如果我们地方商业繁荣,百业发达,大家说说能不能增加收入?

    还有拓展其他行业,别的不说,单说这次推行公立学堂,表面上衙门投入太多钱,实质上衙门只赚不亏。

    虽然盖学堂需要钱,聘请教师需要钱,但大家想想,其他诸方面会带来多大利润?

    学生读书需要笔墨纸砚,有的本地生产,有的本地不生产,虽然这个税赋可以降低,比正常水平还低一点,但大家想想,生产笔墨纸砚这些人,买笔墨纸砚这些人总要买其他东西,这些总会带来金钱好处啊。”

    众人尴尬的笑了笑,有的暗自摇头,这大人年轻想法多,大家以为这兴办公立学堂是一大善举,一大仁政,怎么在他这里居然是一门生意。

    徐孔徒面孔圆润,想了想还是拱手道:“大人,学校当教育大家为善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我都是孔门弟子,这教育当培养当地人才为主。”

    杨麟尴尬的笑了笑,怎么不经意亮出前世观点,想了想突然站起,拱手道:“徐大人两榜进士,徐大人教育得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来公立学堂当为学生们学知识的地方。”

    听如此解释,徐孔徒当然没有意见,但对教育课程设置则大有意见。

    古代基础教育主要采用私塾教育,由各大家族,地方头面人物聘请私塾老师教育族中子弟。

    对那些学习较好的,或者由家族公田,或者由家族捐款,再到州县府省学院深造,这其中佼佼者则进入国子监。

    正如徐孔徒表现那样,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办教育没有意见,众人最大意见就是即将汇编成册的课程。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