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鼎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 艰难米仓道(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发。

    如此在明末川北丘陵地带很多地方还非常荒凉,很多地方也未得到开发,其人口则不到二十一世纪农村人口的一成。

    在川北丘陵地带如此,南江县接近秦岭余脉,山峦迭起,原始森林众多,在土暴子荼毒之后,各地人口只有用稀缺来形容。

    为了抵御虎豹猛兽,大家不敢散居各地,而四五户人家结成村寨居住,常常方圆数里才能找到这样一个寨落,可以说人丁稀薄。

    望着前面大山,简单统计着全县人口,3400平方公里面积不过5万人,比起前世的内蒙古还要少(内蒙古20人),根本无法成为稳固的后勤保障基地。

    杨麟盘算着最经济的粮食运输通道,顺庆府城、广安州粮食通过渠江运输到南江县,河道蔓延达八百余里。

    蓬州、达州粮草征集民力运输到南江县,达到三百余里。

    然后再通过五百里米仓道运输到南郑。

    与其他驰道便于马车行走的不同,米仓道道路十分狭窄,根本不便于大车通过,要将粮食运到南郑,需要通过马帮。

    从汉中到巴州,每天有数起马帮经过,这些马帮三五成群,一个马帮多有二十多匹骡马,他们穿梭于千年古道,从汉中将食盐、布匹运输到巴州,或者从巴州将茶叶、银耳运输到汉中。

    除此之外,每天还有数百背二哥,他们一个个背着百余斤的物品,穿梭于古道

    千里运粮,士有饥色,若是靠马帮的骡马、背二哥的肩膀,要将粮草运往汉中,必然是难上加难。

    到现在杨麟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大军多选择金牛道,而不是米仓道,到现在才明白通过米仓道进入汉中的困难。

    若自己率部进入汉中,需要破坏自己誓言,那就是良田田赋每亩6升大米,旱地每亩6升小麦。

    虽然杨麟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决定尝试,或者换一个别的名目?

    就在杨麟陷入沉思之际,汉中守将派来使者求见。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