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善后政务,要保持镇定也颇不容易。
何况解迩仁手下的归化民,连伏波军的一个连加上他的生活秘书和勤务员都算在内也才一百三十人。真正受过行政训练的干部不过二十几号人。很有些捉襟见肘的意思。
他想起在出发前政务学习班上听过,行政办事一定要分出轻重缓急来。什么是“急”,什么是“缓”,并无一定的标准,完全看行政首长当时面对的具体情况。
梧州的当务之急又是什么呢?解迩仁想了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最要紧的莫过于保持社会秩序安定。
和无血开城的广州不同,梧州虽然成功阻止了焚城大火,但是城内不少地方还是遭了乱兵的抢劫和火焚,大批房屋被毁,流离失所的百姓极多,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挤在街边和庙宇等处,不但饥困交加,还容易引发时疫和各种治安问题。特别是其中还隐藏着许多脱下号衣的溃兵――是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解迩仁思索再三,列了三条“当务之急”。
第一是清理救济难民,维护治安,保证社会稳定;这是稳定民心的当务之急,无需赘言。
第二是修复城防设施,确保城市的安全。梧州被围攻之后城墙残破,留给他的守军又不多,纵然一时间明军无力反攻,也要严防周边的匪盗趁机掳掠。特别是西江流域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八排瑶暴动。朱鸣夏急匆匆的带着第一旅的主力回肇庆也正是为此。天顺七年大藤峡瑶民暴动时期,首领侯大苟曾经带着七百人夜袭梧州,冲进梧州城,杀死了布政使宋钦,俘获总兵陈泾,战斗力不容小觑。
第三是恢复梧州的内外交通,让梧州这个两广的商业物流中心重新运转起来。梧州地处两广交界,处西江、浔江以及桂江三江交汇口,自古以来便是粤桂咽喉,岭南之交通枢纽,更是广西的“水上门户”,可谓四通八达。所谓“握桂西之钥匙,连粤东之福地”。调控着西江这个黄金水道之闸门。虽然现在战火正帜,但是只要战事稍一平息,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