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寨乡勇扩充到八百多人,俨然是县内的一股大势力了。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髡贼任命的县令带着国民军到了县城,树起了“大宋”的旗号。县里通向府城的官道和水路恢复通行,元老院的巡逻队和炮船四下巡逻,社会秩序有所好转。髡贼的县主任还派衙役旧人下乡,四处晓谕村落,要他们“编练民兵,各守本村,不得越界生事”。
受了扬家庄祸害的各村各镇,纷纷派人到澳洲人衙门告状。没过多久,澳洲人的县衙门便派人送来请柬,要杨景辉“到衙一叙”。
杨景辉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局面,“到衙一叙”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的,唯有凭实力立足,逼着髡贼承认既成事实。
虽说髡贼火器厉害,船坚炮利天下第一,但是本地不靠海,又多山,能运到这里的大炮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何况随同县太爷来上任的髡贼兵丁不过百十人――他们本事再大,总不能一分为二,撒豆成兵。这百十号人,光守护县城和维持道路通畅便十分吃紧了。所以他并不害怕髡贼的“进剿”,便按照毕师爷的主意,来个“拖”字决,卑言恳词的写了一张禀帖,内容无非是自家一向是“良民”,目前虽然练了些团勇,也不是为了乱世中自保。对大宋绝无二心。至于各村来状告自己,纯属诬蔑――里面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是纠缠了几代人了,他们都是挟私报复,具体缘由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最后说自己身子不好,不能走远路,只能求县太爷宽宏大量,免他到衙一叙,有什么吩咐,只管送信来,自己一定照办云云。
写完,便叫毕师爷的儿子毕轩盛送去。毕轩盛虽然在读书上和自己的老爹一样不成器,嘴皮却比老爹能说得多,生性油滑会观风色说话,年纪又小,想来髡贼也不会难为。
禀帖之外,又备了两份礼物,一份是猪羊酒水布匹之类,是为“犒劳兄弟们”,另一份却是三百两银子和一套金头面――这是给县主任的。
毕轩盛去了县里,回来之后却没有带回信,只将礼物带回,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