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节 新农庄(二)(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都是种公猪和种母猪,取个名字容易记。”

    “叫什么名字?”

    “乌克阑、大波波、格卢吉亚、鄂罗斯――”

    “哈哈,鄂罗斯一定是那头公猪吧?”吴南海指着那头最凶猛、最大的猪。

    “不,那头叫苏联。”

    两个人边走边聊着。十多公里的简易公路维护得还不错,除了汽车开过之后灰尘有点大,赶着牲畜悠闲得走在路上。一面是滔滔的文澜河,两岸稀稀落落的农田里,稻穗已经熟了,但是没有熟悉的滚滚的稻浪的情景――这里的农业还是相当的落后。吴南海一路走着一路感慨,想着如何才能把大家的知识化作生产力,可是眼前的困难却是重重叠叠。

    路上很平静,虽然偶然也能看到一些当地人在田地里劳作,但是都离开得很远,沿路的几座塔楼也给了来来往往的穿越者们很大的安全感。这些原本粗糙的木结构塔楼现在已经改修成了砖石混合结构的三层炮楼,楼顶安装了探照灯,楼下还有一个围绕着深深的壕沟和铁丝网的空场,一旦发生什么袭击事件,路上的行人和车辆能干迅速的躲避进去。

    整个行军纵队一直走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才抵达百仞滩的营地。农业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都在等待他们了――今天是农业委员会正式搬入新址的日子。

    和那些已经入驻在执委会大院里的部门不一样,农委会的全套班子都设在后来被称为“南海模范示范农庄”的地方。吴南海在大学里就受到过教育:农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计划做报表搞出来的,是靠每个农技人员脚踏实地的在土地、鱼塘和果树林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出来的。身为一个农业技术人员,就得住在靠近农田的地方。

    整个农庄全部都是用砖窑场最新生产的红砖建造的,整个百仞城里大约没有比这里更气派的建筑群落了:办公室、农技实验室、仓库、农机站、地窖、排列整齐的谷仓;河畔是水力的磨坊,新搭建好了畜栏散发着原木的清香味。唯一的水泥建筑是一排压水式的沼气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