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节 商业规划(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百姓过河就无需绕道县城南城门前的文水桥了

    只要不断的有人流从百仞城经过,公路上唯一的市集东门市就会形成人员和物资的集散中心,商业自然就繁荣起来了

    文德嗣对筑桥的提议表示赞同。现在河西的工业区开工之后,穿越众自己的人员和物资往都返殊感不便,架桥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东门吹雨说现在的公路上老百姓基本上不敢走,又有炮楼又有汽车跑的。大家比较畏惧。

    “这个倒没问题,很容易解决。”文德嗣皱了下眉,“不过这个时空的老百姓没有交通规则的概念,我们的车在路上跑会不会撞人?”

    “不会的,我们才几辆车,不是大事根本不出动,现在路上最快的是自行车,最大的就是四轮马车了,安全问题不大。”

    第二个方案是吸引外商。商业部门从情报资讯组很清楚的得到了一个讯息:临高不是个良好的市场,它的经济结构不但是自然经济的,还是特别落后的自然经济。经济总量和购买力不用说和明代的江南、广东地区相比,就是一般的北方人口密集区的水平也没有。想靠传统的穿越速成发财法大量销售“奇巧淫技”的现代商品:诸如镜子、玻璃杯、打火机之类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只能将东西销售到大陆上去。最好的状态是客商来采购,而不是自己去运销。

    除了未来的工业品,临高本身也有许多土特产品输出。查询历史资料之后知道明代本地的大宗出口物资是牛、食盐、红白藤和槟榔。红白藤、槟榔大多是从黎峒地区输入,加工之后再输出到大陆上,是最有利可图的商品。

    可是长期以来除了食盐是从县里的博铺、马袅等地装船出口之外,多数输出的商品是运到府城,从神应港出口。如果输出商品能改在博铺出口,交通条件优越的东门市就会成为大陆客商坐庄收购本地产品的集散地。

    “现在我们控制不了槟榔贸易,但是已经控制了食盐的生产,我建议将盐的生产销售完全统制起来,使得东门市的盐店成为临高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