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节 新血(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房子截然不同,即不用竹子木头,也不夯土,房子是红彤彤的砖头砌起来的。马蓬做梦也没想到过,这里将是他们的家园。

    百仞生产队的报到率好得惊人,邬德原来估计最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会在农忙后归队,没想到农忙结束之后回来的超过95%,许多人还带来自己的家眷。一些期望在短毛这里得到更好待遇的人也跟着来了。加在一起的话,整个百仞滩生产队的人数是原来的120%。比他们原先最乐观的估计都要好。这让执委会大喜过望――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无法确认自己的有没有能力招揽民心,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得不错。

    从大美村迁徙来的老百姓――已经被邬德编为百仞滩生产二队,则经历了他们有生以来最为忙碌一个农忙季节。男人忙着伐木、采石、挖土、烧砖,妇女们将收入的稻谷摊晒,扬净,光是往河边的磨坊送谷子的挑担队伍就川流不息――现在百仞城有一千三百多张嘴了,光每天的大米需求就是一吨半。马千瞩指示:磨坊用碾米机加工稻谷只加工到糙米,不准加工到精米――一是保存营养,二是增加出粮率。年龄大些的妇女则在厨房帮厨烧饭,连半大的孩子也得去农庄帮忙松土打草。从早晨鸡叫头遍开始一直忙到天黑为止,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不过劳累归劳累,短毛们供给的伙食也好!不用他们起火做饭,一天三餐都是现成的送到工地上:热腾腾的大米饭管够,中晚两顿有肉有鱼,份量大油水足,这么好的伙食他们别说吃,连见都不曾见过。除此之外,还给工钱,虽然是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但是据比他们来得早的生产一队的人说,这些纸片很值钱,能够在食堂买到米饭、鱼肉。家里有孩子老人要供养的,凭这个工分券就可以养活家人了。所以活计虽重,倒也没什么怨言。

    马千瞩自己是大型国企出身,对国企的惠及职工老幼的福利制度念念不忘。他看到许多妇女因为身边有幼儿或者孩子多,没法外出干活,浪费了许多劳动力,就兴办了第一家托儿所,以便把有孩子的妇女也解放出去参加劳动。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