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二节 铸炮(一)(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种种说明,这些我都同意。但是有一点似乎没说清楚――后膛炮的炮弹,这个比后膛炮本身要难造多了。只是实心穿甲弹还好说,如果是榴弹、榴霰弹该怎么造?尖型炮弹弹体制造要用到金属延伸工艺怎么解决?还有炮弹的引信,都是问题。”

    姜野说:“炮弹弹体制造没什么问题,我们的设备是造得出来的。”

    “那只是造得出来,不等于能够批量制造。一条子弹的生产线都有30多台专用设备,炮弹需要得更多,工业能力显然还上不了这样的生产线。”

    “没错,”展无涯承认,“而且材料也不见得能过关。”弹体不管是采用冷拔还是热拔,都得有专门的圆棒料,还需要制造专用设备。倒不是说工业部门做不到,而是这需要一整套工业体系才能支持,否则成本高得难以想象。

    “不,老式的尖形弹没这么复杂的,”林深河说,“早期后膛炮弹弹体是铸铁的,外面包铅,用简易式碰炸引信,弹内装黑zha药,用黑火yao包作发射药,不带药筒,也没有底火,发射的时候也是用点火具点火。1890年前生产的炮弹大多属于这一类。这种炮弹用在92步兵炮是不行的,用在arstrong炮上绝无问题。”

    线膛炮炮弹之所以要包铅,是为了将炮弹弹体嵌入膛线内,铸铁或者钢太硬,会严重磨损膛线。所以即使现代的炮弹也是钢制弹体(直径小于膛线内径)和铜制弹带(直径略大,可以嵌入膛线)。

    王洛宾说:“但是包铅是有些问题的,我记得当年arstrong炮在短暂装备以后被除役,大英帝国走回前装线膛炮路线的原因之一就是arstrong炮开火时,由于热镀铅与铁之间附着力不好,撕脱的铅碎片会散布在炮口前短距离上对己方士兵造成伤害。”

    “这个我觉得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林深河说,“我想机械部门的人是能够想出办法来解决的。”

    “另外,我个人觉得,滑膛炮也可以造。”林深河说。

    滑膛炮工艺简单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