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担心的是二点,”马千瞩说,“一是扩军影响生产,占用太多的劳动力;二是军队的控制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文德嗣说,“督公你的看法呢?”
“成立内务部门,扩充内务部队,对军队进行制衡。到一定时机实行政委制度。”
“政委制度对现在的军队根本没意义。你让穿越众去监视穿越众?这不马上闹翻天!”文德嗣指出,“内务部队要是扩充太快,意思就太明显了。军头们又不是笨蛋。”
“你的想法?”
“我觉得现在还谈不到制衡的问题,关键还是把制度订起来,然后严格的执行制度。这样大家都无话可说,也不会有人说是针对他们。”文德嗣想了下,“还是要依法治国,这个很要紧,不能搞权谋思维,否则后患无穷。比如现在的武器弹药管理制度,太松散了,虽然大部分武器是集中管理,但是领用枪支却很容易,还是要搞武器定编,哪个部门配几支枪,多少弹药都要做好编制,保管责任到人。弹药必须严格执行集中保管制度。”
“部队动员、出动、调遣的权限——”
“没错。不管我们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体制的国家,少数几个人口含天宪的社会肯定没人愿意看到得。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制定规章制度,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这个最麻烦,但是也最要紧。”文德嗣说着说着,觉得挺后悔的,其实他更喜欢反乌托邦式的国家,不过在这个群体里的强人实在太多,还是不搞为好。
文德嗣继续说:“关于扩军,虽然是必须的,但是我怕扩军太多了影响生产,是不是把每批次的人数尽量减少一些?”
“计划是过三个月到1000人,这个不算高。其实你也不用担心:军队也可以支援生产么。”
文德嗣笑了:“没错!我们也能搞三支!”他自觉失言,“是两支。”
(注:期间的所谓军队“三支”是支左、支工、支农,)
“不必这么敏感吧!”马千瞩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