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节 玻璃(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第一个要求是有耐高温的坩锅。攻关小组用的坩锅是从21世纪带来的――虽然季思退知道用苦卤中的氯化镁可以造出耐高温的坩锅。中国古代的冶炼匠人也能制造,他记得山西阳城县有座明末修建的古城堡砥汨堡,它的围墙就是用附近的冶铁重镇润城镇的丢弃的废坩锅做建筑材料的。但是制造坩锅毕竟也是专门的技术,技术掌握不好的话。在使用中很容易爆炸。当年吴运铎就曾经遇到过自制坩锅屡次爆炸的问题。直到最后找到了一名专门的匠人学到的技术才算过关。穿越众里显然不可能有人会造坩锅,而且临高也不是什么冶炼重镇,找到当地匠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特意带了一批大大小小不同的坩锅来应急用。

    造玻璃的坩锅是闭口的,之所以要闭口,是防止在冶炼过程中玻璃液被煤烟污染。至于原料则是石英砂、生石灰和纯碱。

    石英砂在临高是颇为富裕的矿产,很容易就获得了大量优质的原料。简单的选拣和洗涤之后就可以备用了。

    至于纯碱,穿越者们暂时还没纯碱制造能力,但是他们有二种可以应急的办法。一种是用草木灰来代替。这是相当古老的工艺,欧洲国家在很长时间里都使用这种原料。炼制玻璃的草木灰以海草灰为最好。在临高显然最不缺少的就是海产品了。

    第二个办法则是用土法上马吕布兰制碱法,他们手里有从广州买来的芒硝,经过加热脱水之后,将石灰石、木炭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坩锅用高温烧制,炼制出来的东西用磨盘磨细,放在水中搅拌溶解之后,再滤出碱卤水,蒸发干净就能得到纯碱。

    季思退考虑到第二种办法过于费事,决定还是采取第一种海草灰的做法。这种做法欧洲用了几百年,他们来用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于是海军的化学、机械爱好者李迪带着人到海边去大量的捞海草,晒干之后就地烧成草木灰,再用木桶运回来。

    在李迪收集草木灰的时候,梅晚把他最好的泥瓦匠都派来了。他们的任务是造一组玻璃炉,这种方法很古老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