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六节 粮食流通券(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户搞来得,仅财政金融委员会目前直接掌握的库存就有975白银120公斤,各种银锭、银饼、碎银、银器银首饰合计700多公斤,合本时空库平银二万多两。另有二万多枚西班牙里亚尔、银比索为主的各国银币。黄金合计储备二百多两。除此之外,尚有铜钱五千多贯。

    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穿越者却很难使用――穿越者在本地更多的是小额支出:支付工资、购买原料和食品,这些商业交易很少能用到白银,铜钱反而成了消耗最多的货币。而穿越者把铜钱看作是金属原料,想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支出。

    结果就是执委会下属的各个部门在涉及到对外支付的时候就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式,邬德在劳工队和公社首先使用工分券,接着出现了更直接的米票和盐票。而工分券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粮食本位货币。最后,妇女福利社在开张之后推出使用穿越者的记账工资点数购买商品的做法又使得这个状态更复杂了。

    这么一来,财务部门就发觉自己陷入了混乱的状态之下,各部门无论是汇报上来的预算、支付的账目还是来报销的款项,都有不同的单位,有用“两”“文”的,有用“斤”的,也有用“点”和“分”。加上不同价值的换算,程栋手下的会计们差点要抓狂了。因此财政部门是坚决要求统一货币。有了统一的货币,才谈得上建立起货币兑换和财务体系。

    执委会最先提出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制度,发行银元,每个银元相当于明代的半库平两。

    穿越者手中有足够的白银储备,而且未来这样的白银储备还会增加,发行银元有充足的物质保证。

    其次,考虑到大明宝钞臭名昭著的声望,恐怕商人和百姓都不会喜欢纸币,流通推广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

    从这点来看,银元体系似乎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发行银元的时机不够成熟。

    临高林本身经济不发达,市场规模小,物资出产也不丰富。即使发行半库平两的银元,购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