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殖民地,妄图控制台湾和彭湖。跟郑家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直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而荷兰也在英荷大战中失败最终步向衰退。
越南南北朝,北朝要进行港口贸易同样需要交纳1000两每年。南朝开放了一个城市专给华人贸易。越南南北朝都自号小中华,却南北各自找了洋人当撑腰的:北朝得到荷兰人的支持,南朝则是葡萄牙人。
英国人作为后起之秀,虽然来得晚了,在这一带没有找到立足点,却时时刻刻都想打入这一市场。
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民族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纠缠在一起,使得整个东亚-东南亚海域成了达尔文式的丛林。
穿越者固然船坚炮利,奈何人丁稀少,特别是缺少船只和水手,地理环境也不算有利,暂时还没有资格参加这一海上大狂欢。利用那些强大的海商集团的现成网络进行销售成了唯一的选择。
“中国商品在东南亚很受欢迎,本来是绝好的赚钱路线,而且东南亚的许多特产也是我们需要的。”钟利时不无遗憾的说,“现在我们捞不到丝绸、茶叶和瓷器的出口权,卖镜子也不错。我记得中国铜镜过去就是传统的出口商品。”
“贸易谈得这么热烈,进口出口的,但是船呢?”李海平继续置疑。
“运力不足啊。”文德嗣叹息。
穿越者眼下的状况有点象日本,临高本身出产的工矿原料很少,穿越者销售的商品、重要的工业原料都依赖船只进出口。不仅如此,即使是从盐场村到百仞城的食盐运输――虽然穿越众修通了两地之间的简易公路,但是因为缺少畜力和车辆,大宗的海盐制品还是用船只运输到博铺进行转运。
这使得穿越众对船只的依赖性很大。自从百图村攻略行动之后,穿越集团的船队保有量一下子突飞猛进。此时已经拥有70吨级的双桅海船3艘,分别是“登瀛洲”、“伏波”、“通济”,2艘40吨级单桅船和十几艘小型的船只。这些船里除了“伏波”是按战舰装备的之外,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